• 23阅读
  • 0回复

“山村俱乐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09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山村俱乐部”
本报记者 苏宁
5月初的宁夏银南山区之夜,微风中还带着阵阵寒意。当喧闹了一天的田野村庄沉入一片静谧之时,我们正驱车行驶在高低不平、蜿蜒崎岖的乡村公路上。突然,一阵激越嘹亮的歌声传了过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顺着歌声寻去,原来是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的年轻人正在“山村俱乐部”里活动。
“山村俱乐部”是青年们的雅称,它本来是“四室两家一校”,即:党团员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电影室,妇女之家、民兵之家,农业科技学校。可谓一室多用。
迈进“山村俱乐部”的大门一看,喝!打扮入时的大姑娘,头戴白帽的小媳妇,生龙活虎的小伙子,济济一堂,阵阵欢歌笑语,几乎要把70多平方米的砖房瓦顶抬起来。再看看书架上,宁夏日报、固原报、宁夏科技报以及《共产党人》、《民族团结》、《西北民歌》等20多种报纸杂志和各类文艺书籍琳琅满目。四周墙上还贴满了马、恩、列、斯、毛等领袖像和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的活动时间和项目安排。
新旗村是一个只有700多名回族人口的小山村。由于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这个村去年人均收入只有200元左右。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1989年底上任的党支部书记于生奎号召党员、干部带头集资,全体村民每人捐款2元,团员、青年、民兵义务投劳,40多天时间,盖起了5间115平方米的砖瓦房,其中两间作为村干部办公室,其余3间就是如今的“山村俱乐部”。这,在兴盛乡也算头一份。
于生奎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山村俱乐部”,不仅方便了党团组织、村干部们开展工作,而且还可以用它扫文盲、扫科盲,他们已在这里办了两期、130多人的扫盲班,还搞了8次“地膜玉米栽培”、“药剂除草”等科技培训。共青团还经常组织知识竞赛,象棋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吸引了全村半数以上的青年。“山村俱乐部”的建立,对于全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学文化、学技术,增强商品经济意识,转变社会风气起到了促进作用。
里间又传来阵阵歌声,我们走进一看,两个半大小伙子正在领唱电视连续剧《辘轳·女人和井》的插曲。你看,他们唱得多开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