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根在泥土深处——安徽无为县信用联合社副主任郑进仓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10
第2版(经济)
专栏:

  根在泥土深处
——安徽无为县信用联合社副主任郑进仓二三事
金梦玉
“树没根不能活,信用社没‘根’也无法生存”。郑进仓,这位参加工作37年的基层“老金融”,就是凭着这种思想,先后搞活两个“老大难”信用社,使之成为地区和县先进单位。
先说在赵坝。这是安徽无为县一块老圩区,生产落后,生活贫困,还曾是吸血虫病传染区。群众形容:“赵坝,赵坝,人人都怕,赵坝的媳妇难娶进家”。1981年郑进仓来当信用社主任。他接的家底,存款1.8万元,帐面赤字5000元,4名职工,加上他,每人“负债”1000元。
信用社自身功能不强,机体不活,就没法为农服务。郑进仓一来就一头扎到农民家,找干部群众谈心摸情况。责任制后,农民求贷大增。过去信用社总怕贷款收不回来,放款“点眼药”,农民借了钱还办不成事。这年春上,束家业等5户合养的耕牛死了,合计买台小拖拉机,东筹西借还差1200元。郑主任得悉后说:“行,这种贷款我们支持。”束家业买回小“铁牛”,夏收后爽爽快快还了款。
赵坝过去养鱼育苗红火过一阵。农民姜昌胜想承包鱼塘,但心有余力不足,犹豫之际,郑进仓走进他家:“只要敢带头,我全力支持。”姜昌胜承包30亩水面,贷款5000元,年底获利一比一。第二年,全乡1150亩水面被28户农民承包,信用社贷款1.7万元。秋后承包户普遍获益,贷款也收回。鱼花贩子陈宜荣贷款搞长途贩运得到帮助,见老郑一家6口日子过得艰难,有心“回报”他:“你出了不少力,算你搭上一股子,三千块”。老郑拒绝道:“你发财照发财,我困难归我困难,好意我领了”。结果,他们第三次生意蚀了大本,但贷款本息到期如数归还。
“老大难”信用社往往有个共性:缺乏主动意识,既不依靠地方党政,又不积极与群众打交道。这无异于自绝生路。1985年秋,郑进仓调到长坝信用社。这个社同样管理混乱,亏款损严重,没收回的逾期贷款和行、社沉淀旧贷达100万元。郑进仓来后,大会小会逢会必讲,宣传信贷政策和收回沉淀的意义,帮助农民树立信用观念。夏季一结束,他就找到乡党委、村支部,连夜召开专门会议。仅十来天,当年9.6万元旧贷全部分摊到户。还贷时,朱正宽把国库券垫上还不够,就找亲戚借。新碾村张老妈妈的儿子张榜礼去世后,丢给她一个孤儿。她由孙子领着到信用站还款,眼噙泪花对众人说:“我儿借钱是为养家的,我还有孙子,今后还要靠共产党嘛。”这个社情况很快有了好转。
4年前,郑进仓调到县农行任信用联合社副主任,主管全县信用社工作,他依然保持与农民的联系,全县73个乡,74个信用社,他几乎跑遍了。血浓于水,在他内心深处,一脉无形的根紧紧系绕在农村广阔的土壤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