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正是修路好时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正是修路好时机
王静
市场疲软,有人提出用房改来启动,这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利用疲软时机来加快交通建设,大举修路(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也是一条途径,不但利在当前,更是功在长远。
加强交通运输业是当前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每次调整都疾呼要优先发展交通。实际情况却是,在建设投资比例中,这两年交通运输投资比例逐年下降,“七五”期间由第一年的13%,下降到去年的10.6%。1952—1988年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增长70.8倍,运输加邮电仅增长15.2倍。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无不走交通先行的路,战后日本,首先发展的是交通,沿海港口有1086个,而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却仅有大小港口200多个。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国家内外交困之际,仍从国防高度出发,集中财力物力建设高速公路,到1984年已居世界之首,战时半小时之内就可将城市居民疏散到远离城市的安全地带,高速公路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高效益,更是出乎预料。而我们101.43万公里的公路,一、二级公路只占1.6%,又多是混合交通,主要干线时速只能达30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更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交通建设欠帐太多。眼下市场疲软,正是修路好时机。
到本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再翻一番。交通再不加速发展,这个目标将难以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交通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地方与企业饱尝交通不畅之苦。
经济调整以来,压缩基建规模,钢材、水泥、木材等原材料积压严重,现在正好可以利用相对多余的这些原材料来修路。而且,修路可以吸收大批剩余劳力。
其实,修路不仅仅是解决当前市场疲软的问题,更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缩小城乡差别,加速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
修路还可以提高运输行业自身效益,使之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良性循环。
交通事业发展,不仅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会带来综合社会效益。有专家计算,我国资金流动周期缩短一天,就可以增加40亿元效益。而交通运输正是加快我国经济循环的血管。
修路需要资金,更需要真正下决心。资金愈紧缺,愈应集中用在刀刃上。
有人可能说,发展交通固然重要,好处也多,可是哪有那么多资金来修路?
交通滞后,表面看是投资少,可是为什么加工工业发展快?问题还在于对交通重视不够。当然也还因为交通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建设中的短期化思想常导致交通摆位错后。解决资金问题,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真正确定交通先行的观念。
光靠国家投资,当然目前还是有限的。我国历来有“要想富、先修路”的民间说法。公路建设,1950—1987年,38年间,国家财政预算内投资仅占0.6%,大量资金来自地方。国家应实行倾斜政策;可以鼓励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各方集资或吸引外资修路;可以通过专项有奖储蓄、有奖债券等形式,使城乡6600亿元存款流向修路一部分;还可以推广用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修建扶贫路的办法,这样还可以用活资金,带活一批企业。另外,国家要从长计议,搞好规划,防止盲目投资,把新路建设和旧路改造结合起来,做到投资少、见效快。
眼下是修路好时机,再不可错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