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中贝友谊的结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6-23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贝友谊的结晶
本报记者 杨汝生
管理合作结成果
贝宁洛科萨纺织厂是中国援建的工业项目,它有2万支纱锭,720台布机,月产匹布100万米。该厂于1987年5月建成后交给贝宁,后应贝宁政府要求,由贝中两国合作管理,现已进行到第三期。实行管理合作后,洛科萨纺织厂的产量、质量,经济和社会效益均获得提高。1988年获利润3.3亿非洲法郎(约300非洲法郎合1美元),次年又获利润5.2亿非洲法郎,成为贝宁国营企业中盈利较好的单位。它用当地生产的棉花织成布,除了满足贝宁人民需要外,产品还销往附近国家和欧、美洲。
莫诺河畔稻花香
蜿蜒曲折的莫诺河沿着多哥、贝宁边界,自北向南静静地流淌,到了德韦一带,清澈的河水哗哗流进碧绿的稻田。德韦和科威是我国帮助开发的两个垦区,总耕地面积250公顷,2/3的地块种植水稻。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两个垦区年年丰收,每公顷平均产量约4吨左右,有的样板田达5吨多。记者前往采访时,见有的稻田已经收完,晒场上、仓库里堆满了稻谷。在那里工作的有4名中国专家,都年过半百,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间操劳,向农民传授种稻技术。他们与当地农民已经交上了朋友,经常与当地的农民在地头田边现场交流经验。
“赐鱼不如教人捕鱼”,贝宁人民感谢中国专家教他们掌握种稻技术,增加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现在,贝宁人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些人在自己开垦的小片土地上也栽种了水稻。
救死扶伤医德高
我国从1978年开始向贝宁派遣医疗队,迄今已有13年的历史。每批18人,分别派到北方的坎迪县医院和纳提丹古县医院工作。中国医疗队的医生虽然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为贝宁人民服务的精神没有变。他们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认真、热情、友好的工作态度给贝宁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贝宁是西非的穷国之一,缺医少药。中国医生所在的两个医院的设备条件仅仅相当于我国的乡镇医院,可服务对象比我们一个县的人还多。除了当地人外,还有许多病人来自邻近国家。病人特点是传染病多、急诊多、手术多、危重病人多,但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中国医生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去年7月的一个深夜,坎迪医院的妇产科医生为一位子宫破裂大出血的病人做手术,几个小时手术下来,病人生命得救了,中国医生却是全身湿透、精疲力尽了。还有一次,纳提丹古医院的中国医生成功地为一重型脑颅损伤的病人做手术,20天后病人痊愈出院,他感谢中国医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贝宁医生称赞他们“把高超的医术带给了贝宁人民,开创了贝宁医学史上的新纪录”。
除了上述项目之外,我国公司还承建了帕拉库—萨韦公路、修建了科托努伊斯兰文化中心和波多诺伏医院。中国公司讲质量、重信誉,受到贝宁人民的好评。新当选总统索格洛表示:“贝宁人民特别赞赏中国援助不声张,不吹不擂。中国为我们国家作了许多贡献,既多种多样,又切实有效,我们赞赏这种合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