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文化建设的盛举——《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座谈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7-10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文化建设的盛举
——《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座谈纪要
自《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出版发行以来,引起社会很大反响。为此,本报文艺部特于6月18日在京召开座谈会,有关领导、专家、演员、学生代表等出席会议并发言。本报领导高狄、邵华泽、郑梦熊也到会讲话。现将座谈摘要发表如下:
    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
王强华(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这套曲库的出版对于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性情,振奋人心,逐步改变不少地方的“卡拉OK”歌厅被港台及外国流行歌曲基本覆盖的状况,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深远影响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正如有些同志所说的,它是一件功德无量、造福子孙的好事。
出版曲库,从音像出版工作的影响上讲,其重要意义首先是它打破了系统的界限。参加曲库出版发行工作的,既有广播电视系统、文化系统的同志,也有新闻出版系统和不属于这几个系统的同志。过去横向合作很少,这次却在一个共同目标下组织起来了。他们把出版和发行好曲库作为集体的荣誉,密切配合,在不长时间内,从总体上来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制作、出版、复录、发行任务。
其次是表现了行业之间的协作。这套曲库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摄制、录制、编辑、印刷、磁带生产和发行各个环节。尽管行业有分工,利益不尽一致,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争取为尽快出版高质量的曲库多作贡献,于是在工作中能够较好地协调彼此的利益,互谅互让,团结合作。
第三,这次出版活动的初步成功是领导部门和音像出版发行单位相结合取得的成果。领导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做出决策,制定计划,组织实施。领导部门的决定受到了有关音像出版发行单位的由衷拥护,化为音像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他们把接受任务看成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殊荣,表示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这充分表明音像工作者的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
出版曲库的工作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组织出版曲库作为契机,把我国的音像出版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赵沨(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曲库主编):
我为什么参加这项工作呢?这是许多人向我提出的一个问题。其实,近两年我才听说“卡拉OK”很流行。据说大中城市登记的营业性“卡拉OK”厅便有3000多家,如果加上小市镇的和有些单位自办的在内,少说也有近万家。又听说,各种价格便宜的“家庭卡拉OK”设备一年内总营业额近2亿元。可见“卡拉OK”这种群众自娱性的音乐活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从我参观过的几家营业性的“卡拉OK”厅看,内容是清一色的国外或港台音乐。看来,这已经是我国文化市场,也是群众音乐生活中一个不能不加以重视的问题了。
听说“卡拉OK”是从日本发生而传到港台和东南亚地区的,后来西方国家也开始流行了。“卡拉”的意思,在日文中是空白,“OK”是英文管弦乐队(orchestra)的简称。“卡拉OK”的意思就是没有歌唱声音的管弦乐队伴奏。
自从电子学高度发展以后,给我们的音乐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录音机的产生,其次是电子乐器的出现,最后又有电子合成器问世。而现在最好的“卡拉OK”设备,用了激光视盘,并且可以把音乐的调子随时调高调低,加之清晰的画面和没有杂音的伴奏,视听效果都很好。正像过去我们用唱片来普及音乐一样,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利用这种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普及群众音乐呢?!因此,在中宣部提出录制我们自己的“卡拉OK”音像带曲库的时候,我欣然地承担了部分工作。
这个曲库的定名问题曾经过多次斟酌,最后确定为“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这样一个名称。“卡拉OK”这个名称主要是音译,字面上看不出它的含意,所以用“大家唱”的名字,企图逐步代替它原有的名字。
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卡拉OK”这样的传播方式,来满足群众音乐生活中自娱活动的需要,同时用多样的曲目来代替当前“卡拉OK”厅曲目单一化的倾向,从而也更有效地进行群众音乐普及工作。
对我们音乐工作者来说,这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任务,就是如何创作出更多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尚优美的、又适应社会主义时代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群众性歌曲。
刘晓江(总政文化部副部长):
曲库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是社会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壮举。可以看出,所选作品均经过精心选择,品位较高,以中华民族优秀音乐作品为主,同时又具普及性,照顾到听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爱好。我想,我们军人们也一定很喜欢,这为他们又增加了一条健康娱乐的渠道,也是陶冶性灵的好的方式。青年人在娱乐时有自我参与的意识,应该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
娱乐场所和磁带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有法可依,有条文可讲,放任自流是不行的。这套曲库在质量上还要提高,价格上也要现实些,否则将影响到它的重要作用。
刘国雄(中宣部出版局局长):
这套曲库是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辑的,由中国唱片总公司等7家音像出版单位联合出版。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国家教委、总工会、团中央、全国音协还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曲库的宣传、发行、演唱活动。曲库共有1000首歌曲,目前已出版第一批350首,分别以录像带、录音带、激光唱盘、曲谱歌集等4种形式与听众见面。
曲库曲目的选择是经过慎重思考的,既健康向上,又容易普及;既以优秀的传统民族歌曲为主,又兼收一些外国和港台地区的为群众喜爱的作品;既有民歌、艺术歌曲,又有通俗歌曲和京、豫、越、黄梅戏等戏曲唱段。这样不仅使曲目丰富多采,而且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审美需求的多方面的需要。
    有利于净化“卡拉OK”市场
成志伟(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
曲库的推广会净化“卡拉OK”市场,所以值得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卡拉OK”主要是一种群众自娱性的娱乐形式,曲库的编选者掌握了这种特征,因而会受到群众欢迎的。
在娱乐中,我们也要把握好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弘扬民族文化和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关系、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否则,娱乐也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文化偏差,乃至政治偏差。
谢明清(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司长):
出版曲库,不仅是当前繁荣我国音像事业的一项重大措施,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大决策。“卡拉OK”这种自娱自乐的形式在我国发展很快。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北京已有107家,上海160家,广州230家,深圳300余家……全国近万家。它来自海外,带来了那里的文化,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东西,其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低”:
一是有不少歌厅曲目的艺术品位低,舶来品多,某歌厅经常供顾客点播的1200首曲目中,大陆歌曲仅占0.6%。
二是有些歌厅顾客的审美标准低。不仅把高雅的乐曲拒之门外,也使工薪阶层的人、有文化的人敬而远之。
三是有的歌厅管理者的政治素质低。管理部门曾有重经营轻道德的倾向,对歌厅主办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是高工水平,而对政治素质的要求却是无劣迹。由于管理者政治水平不高,经营思想就容易偏离方向,单纯追求票房价值,不能很好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
要彻底改变“卡拉OK”歌厅的现状,必须来个综合治理。曲库的出版对此便有重要意义。还有一些工作也必须尽快跟上,比如制订统一的管理规章、条例;推进歌厅软件的国产化、民族化;合理布局高、中、低档歌厅,适当调整收费标准;正确引导顾客的审美情趣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等。
乔羽(词作家):
曲库的编辑出版,是件很好的事情,表现出一种预见性和创造性。现在社会上“卡拉OK”歌厅已有很多,但这只是初始的势头,说不定还有大行于世,甚至深入农民炕头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有预见性地采取措施,令人欣慰。因为以往我们的文化工作缺乏预见性,常常是事情迫在眉睫才有所关注,不是惊慌失措就是消极遏制。当年对流行歌曲便是如此。其实,消极被动地对待新生事物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
我以为,近年来,我国的词曲作家在流行音乐上的成就理所应当地要包括在曲库里面。另外,传统戏曲、诗词吟唱、艺术歌曲也都要包容,以满足各种文化层面上的听众的需求。
李秋芳(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记得迪斯科刚传入我国时,曾被不少人视为洪水猛兽,“卡拉OK”前两年也有如此遭遇。事实证明,这些外来的娱乐文化大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所以说,当一种外来文化进入我们中间时,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引导的态度,考虑如何使这种外来的形式与我国的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卡拉OK”目前已不限于歌舞厅,正在进入千家万户,包括基层单位。它把文化制造者、消费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文化,其健康发展,有利于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共青团是青年人的组织,团中央又是曲库的发起者之一,我们更有责任推动“卡拉OK”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已把“卡拉OK”演唱列为今年青年文化工作的中心工作,将举办青年“卡拉OK”民族歌曲大奖赛,还要向部分乡镇青年文化中心赠送一批“卡拉OK”设备。
任裕湛(新闻出版署音像司副司长):
曲库出版的目的是用健康向上、易学会唱的歌曲来占领“卡拉OK”这个阵地,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卡拉OK”是群众性的文化自娱活动,所以影响力很大,普及性极高,不重视这个领域,任其生灭,只能有害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曲库用我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熏陶群众,将起到净化心灵、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作用。
刘森民(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
作为外来的娱乐形式,“卡拉OK”演唱内容难免良莠杂陈。此次中宣部站在潮头引导是很有远见的。前些时候,歌厅基本被港台日产品所垄断,实在是文化工作者的失职。
我们公司是曲库的制作单位之一,深感责任重要。除了完成好曲库的工作外,我们还准备制作一批适合少年儿童的“卡拉OK”带,提供给小学、幼儿园。“卡拉OK”还可以培养演唱家,可以为专业声乐、器乐人材提供伴奏带,用途是多种多样的。
戴于吾(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
音乐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与审美的功能。所以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现代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卡拉OK”的形式。它提供歌曲的乐队伴奏音响,提供歌曲特定的意境,使演唱者得以一展歌喉。曲库正是为了向群众提供以我国优秀的创作歌曲和民间歌曲为主,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的“卡拉OK”曲目而编辑、出版、发行的。我社出版的曲库歌集,则可供人们总览全目,并便于大家学唱。
“卡拉OK”活动前些年主要在歌厅进行,只有少数人才能问津。最近已发展到机关、厂矿,甚至乡村,有家庭化的趋势。期望能寓教于乐,达到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目的。
王宁一(中国音乐研究所副所长):
当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产生时,放任自流和关卡阻压的态度都失之片面。制作曲库则是一种极为明智的扬弃的行动。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不能不说是社会主义文化机制的优越性和活力的表现。作为音乐工作者,对曲库质量进一步完善尚有期待,像配乐、配器、画面,都应达到能与舶来品相匹敌的水准,否则这项工作的目的和作用有可能会受损害。
    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
仇春霖(北方工业大学校长):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感谢为编辑、制作、出版曲库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同志。这套曲库,可以引导校园文化健康发展,也是美育的一套好教材。
前几年,随着“文化热”的出现,“卡拉OK”这种娱乐形式在学校中也流行起来。但是,有些歌曲庸俗乏味,并不能使人感到愉悦,从音乐中吸取力量。有人说青年人就喜爱流行歌曲,这个说法不确切。据我所知,年轻人对格调高、意境优美、思想性强的严肃艺术格外热爱。1987年以来,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有一次请中央乐团演出,秋里同志指挥,全部是优秀的传统歌曲和艺术歌曲。演出两小时,自始至终都受学生欢迎。有一次请李德伦同志指挥室内乐队,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一边演奏,一边解说,生动活泼,学生情绪非常热烈。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的特殊价值在于审美,艺术作品展示出不同形态的美,给予欣赏者以美的享受,并通过美的力量,使人的人格、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曲库的首批曲目,以我国优秀传统歌曲、艺术歌曲为主,同时也收入一部分比较好的大陆通俗歌曲、港台歌曲和外国名曲,一定能更好地发挥艺术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
从曲库我联想到,除了“曲库”,是否还可以编制、出版“文库”、“诗库”、“影库”、“画库”、“舞库”等等,在各个文学艺术领域都选择一批优秀的、层次较高的作品,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选用。这样,我们的校园文化也就好办多了。
孙加保(总政歌舞团团长):
文艺工作者的表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动的,观众接受与否,他们常常无法左右。“卡拉OK”则起到了沟通作用,请群众直接参与,不仅理解了作品,也理解、体验了演员的艺术创造。这套曲库把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推荐、普及给听众,使演员得到了更多的知音,对繁荣、振兴音乐舞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罗敏君(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
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把《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的发行任务交给新华书店。几个月来,各级新华书店在当地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健全了音像发行机构,配备和充实了干部力量,我们总店还组建了音像发行所,以加强音像制品的发行工作。3月份,总店召开省级书店经理会议部署曲库发行工作,4月底,又召开了地市以上新华书店近200人参加的曲库发行会议,各省、市书店也纷纷召开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安排与布置曲库的发行工作。
为了保证全国各地开展“中华大家唱”活动的需要,现在已经出版的曲库第一批350首曲目,总店已组织印制了像带封套35万张,音带封套近200万张,已出版和正在出版的音像带已达160万盒(其中像带16.5万盒,音带140万盒),曲谱歌本第一集订货10万册。如果各地书店需要,可以随时加制。目前曲库第二批曲目150首歌,也正在积极组织制作。
曲库发行后,群众非常欢迎,购买十分踊跃,普遍认为这是大好事,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所选曲目都是大家比较熟悉又很受欢迎的“精粹”,是我们的“国货”。
徐沛东(作曲家):
作为音乐工作者,我对曲库十分关心,因为这对繁荣音乐文化,高扬民族艺术,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以为,目前对曲库的介绍宣传是不足的,而且许多领导尚未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一听是“卡拉OK”便嗤之以鼻。这说明他们没有发现群众性娱乐活动的重要性,没有当作社会主义文化阵地来看待。另外,曲库中有些制品在质量上不大讲究,甚至粗制滥造。我们应该注意曲库的保留价值,不能只作为一种应时应景的产品,风吹过就完了。
克里木(歌唱家):
曲库包容了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财富,对普及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有积极意义。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因此包括少数民族。现在“卡拉OK”这种娱乐形式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影响力。曲库中选择了不少少数民族的优秀歌曲,一定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的。
李双江(歌唱家):
曲库中选取了不少我唱过的歌,现在由大家来唱,我十分高兴。艺术工作者的劳动目的是为群众提供食粮,现在群众接受这些食粮的方式又增加了一种,而且是更为亲切更有参与意识的一种。我想,通过演员表演和观众参与这两种方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将更有生命力。
关牧村(歌唱家):
我去过几次“卡拉OK”歌厅,但一首歌也不会唱。这并不是说,我不会唱的歌别人就不能唱,而是指我们自己的作品太少了。现在曲库以民族音乐中的优秀作品为主,将使“卡拉OK”这种娱乐方式更为积极,更有文化性,也更有价值。
肖建华、石秀梅(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卡拉OK”已进入校园,在学生中影响很大,但一直缺少我们自己的歌曲。曲库的出版为校园文化带来了福音。这套曲库内容丰富,曲目健康,适合中国听众演唱特点。我们希望曲库尽快尽多地传入校园,质量高一些,价格便宜些。
孙佳星(铁路二中学生):
曲库出版也是我们中学生的一件大喜事,对于我这个爱唱歌的中学生来说呢,就更是喜上加喜。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唱歌,最喜欢成帮结伙,自我陶醉,但是以前好的“卡拉OK”带太少,同学们学唱歌有困难。我身边就有不少同学老是跟我借××歌××歌伴奏带,可是经常连我也没有。今年红五月歌咏比赛的时候,我的小学老师找我借《妈妈教我一支歌》的OK带,我这儿没有,好几个商店也没有,实在遗憾。现在有了曲库,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唱歌,好朋友们在一起可以尽情地陶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而且很多作曲作词的叔叔阿姨们的歌曲都可以很快得到推广。
我作为一个少年歌手,希望叔叔阿姨们还能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多写些好歌,也希望“卡拉OK”带卖得不要太贵,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花爸爸妈妈的钱买,或者学校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