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让“软件”走向现代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向管理要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6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软件”走向现代化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向管理要效益
班明丽 王洋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近5年新增的19亿元效益中,20%靠新建装置,50%是技术改造的成果。“那么,可不可以说,其余30%是加强管理的功劳呢?”
公司企管处长雍亨道一听我们的问题,笑了:“我看,可以这样说,又不能完全这样看。那70%的效益里也少不了管理哟!”
“是不是企管处长偏爱管理才这样想呢?”
“不信,我举个例子。”燕化公司苯酚丙酮装置经过技术改造,产量由1.6万吨提高到2万吨。按规定发了技术改造成果奖。“当时我问:有没有管理奖?回答:没有。后来一位新上任的厂长把排污管理奖取消了。谁知,管理放松,连续两个月产量又回落到1.6万吨。第3个月恢复排污奖才达到2万吨。”“你们说,这里有没有管理的作用?”
答案不难做出:管理也是效益的重要源泉。
以先进技术改造设备,是花钱的“硬技措”,优化管理是不花钱或少花钱的“软技措”。燕化公司把企业管理看得与技术进步同等重要,多年来对加强企业管理精雕细刻,颇具匠心。
驯服一个个“庞然大物”
54套石油化工装置依山就势,分布在燕山脚下36平方公里土地上。塔群错落,管网纵横,颇有与燕山争雄之势。
今天的燕化,再也不是昔日“这里着火,那里爆炸”的落后局面,它们已经摘掉了威胁首都安全“三大隐患之一”的帽子,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这个始建于文革中的大型联合石化企业,生产区、生活区的布局犬牙交错,厂际相距较远,靠长长的管线连接,不安全隐患使人感到如坐在“火山口”上。“先主体、后配套”的结果是迟迟不能配套,辅助、公用设施制约了满负荷生产;经营管理的“粗放型”也使生产要素不能合理配置,造成了整体经济效益流失。
这样的基础,“七五”要创出100亿元利税,怎么办?只能有一种考虑:消灭事故,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达标超产,以高水平管理取得高水平效益。
“七五”过去,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在克服原料、资金、动力、运输全面紧张,每年减利因素二三亿元的困难中,近3年,每年实现的利税与3年前相比,年平均增长1/3。主要装置大部分产量达标。一个个庞然大物在职工手里,犹如一头头驯服的雄狮。1989年,燕化成为国家二级企业。
基础管理:严、细、实、全
“厂内不许吸烟,违者严罚!”公司禁烟令一下,炼油厂立即撤掉了设在厂内的几个吸烟点,包括室内的。“哎,吓唬人呢!”有人在想。凑巧,厂安全监督人员在酮苯车间仪表工值班室,发现十几个烟头。“谁丢的?”没人承认。有人嬉皮笑脸。
禁烟令有约束力吗?许多人在看,厂领导也在想:怎么办?
丝毫不能原谅。“每个烟头罚款10元。由这个班8名抽烟者分摊。”“8个人每人工资还要下浮一档。”这下热闹了。有的哭哭啼啼,有的求人说情。没什么可说的,订制度就是为了是非分明。“禁烟令”威风起来。其它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也如此一项项抓。
多年来,燕化公司一直坚持和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基础管理,强调四个字:严、细、实、全。严到差一点也不行;细到从最基础的岗位责任制,到计划、质量、环保等10项专业管理,一项不漏,称为“十全”体系;实打实地不糊弄,不论外界如何冲击不动摇;对各项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抓住不放,使群众性基础管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专业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安全与燕化同在。公司实行安全责任制——安全承包——安全联防——定量定位管理,不仅做到及时巡检发现设备事故隐患苗头,还要从消灭隐患抓起,找到泄漏点,订购合格零件,预防在先。现在,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8%,基本杜绝了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公司所属7个生产和动力厂,分别达到从国家到公司的各级设备管理先进企业。扎实的管理功底,使86种产品中,有48种是部、市以上优质品;17种国家金银牌。优质品所占的产值率已经达到68%以上。
现代化管理充满活力
企业管理只有不断注入现代化的活力,才能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生产经营管理最优化,取得深层次的整体效益。
现代化管理方法在燕化公司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ABC重点管理法以及被世界工业界称为管理的“一把尖刀”的“5S”现场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洁、扫除、态度5词英文均以S开头),分别被选择推广,受益显著。
每年装置检修,是对公司现代化综合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验:多停工一天,要损失400万元利税。最有效的“捷径”是“网络管理法”统筹大检修。时间进度、施工路线、机具使用、人员调动等,都以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路线、最高的效率为目标,编织在一张网络图上,上下左右按规定操作,环环相扣,各方协同。“卡脖”、“窝工”不见了。去年大检修计划40天,29.5天就大功告成,一次开车正常,增加效益4000多万元。大兵团、立体交叉作业中,没有一起上报事故,安全检修又一次创出新纪录。
连续几年以“网络法”优化设备检修,比过去凭经验确定的已经偏紧的检修时间,又提高效率10%。
燕化各厂间,你的原料是我的能源,他的产品是你的能源,出厂产品大多也是能源。节能,就是创造经济效益。可是,以往节能管理不够科学,下级怕上级“鞭打快牛”,不免“留一手”。对人的节能积极性能否“优化”管理? 
“鼓励性对策”闯进燕化。它经过科学计算可以找出发挥积极性的最佳点,中科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在此进行节能管理试验。工人节能指标自报,多节多奖。但指标冒进或保守都不能拿到最多奖金;单项节能冒尖而综合消耗落后也不行。只有取得真实的节能成果、发挥出节能的整体最佳效益,才能拿到最多奖金。
实施结果表明:个人多得1元奖励,节能取得150元效益。水、电、汽等消耗大幅度下降,加上技术改造的配合,1979年以来,全公司连续11年增产不增能耗。产值增长69%,利税增长76%,而能耗增长却是负数。
现在,“少投入,多产出”在燕化已经不是一句口号,在传统与现代方法结合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燕化特点的管理中成为现实。
燕化的设备在继续老化;有些管理还赶不上兄弟单位;深层次管理难度更大。但他们的目标已定:“八五”再管出一个显示现代化水平的“国家一级企业”。(题图照片为燕化厂区一角)(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