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碑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的碑文化
中国的墓碑可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宝库,历史学、考古学要研究利用它;文学艺术方面,墓碑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历史上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都是千古名文,传诵至今。又如洛阳北邙山出土的大批魏墓碑,为后世许多书家所珍视、研习,遂自成一派,称“魏碑”体。至于出自历代大书法家手笔的墓碑,更是价值连城。有些墓碑雕刻精细、装饰华美,又成为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墓碑在刚刚出现之时,却绝无“艺术性”,不过是古人下葬时维系棺绳的木桩。
据考古学家推测,由于下葬时用木桩不如用石桩结实,于是石桩就代替了圆木。后来有人在石桩上刻上墓主人的姓名、籍贯,便于记忆,墓碑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成了专门记载墓主人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特殊装饰品了。墓碑立在地表、难免日晒雨淋风化颓圮,于是又有人想出新办法,把墓碑埋在地下,以保永久。这便是墓志的由来。从此,墓碑一分为二,碑表立在墓上,志铭埋在墓中。
墓碑的兴盛,诱发了王公贵族、达官显宦们“流芳千古”的欲念。于是,代写碑文的行当逐渐吃香起来。某些文人专靠为人写碑文而大赚其钱,墓碑上的阿谀溢美之辞便大获“丰收”了。汉代的大文豪蔡邕是文学史上有名的碑文大师,他曾说过这样几句真心话:“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写了一辈子碑文,末了,只有一个《郭泰碑》“无愧于色”,可见这位蔡先生的碑文,绝大多数是“马屁文章”。              (7月13日《星期天》皮德万文贵军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