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温州的轨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6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温州的轨迹
本报记者 凌志军
变中的不变
盛夏时节,到温州来的参观者明显比前两年少了,“温州热”似已降温,但温州繁荣依旧。尽管国家近10年来在这里几乎没有投资,温州社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税收的增长又高于产值的增长。
持续的繁荣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温州经济的内涵也悄悄地起着变化。
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温州股份合作企业的生成与发展。它的不同于私营股份企业或集体企业的特点,可由苍南县桥墩门啤酒厂来证明。啤酒厂最初由81个农民合伙创办,此后几经磨难,大部合伙人撤离,只余10人背水一战。成立董事会,招标聘厂长,制定规章,其中尤以分配方面的规章值得关注。除了工资、股金分红,还严格规定了职工福利奖金、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公共积累诸方面的比例。可以说,这是啤酒厂的一个转折,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在原来简单的合伙集资办厂中渗进了合作的因素。
就一般的理解,“股份”为资金的融合,“合作”为劳动的融合。此类企业在温州的出现始于4年前,很快便纷纷扬扬,至今已逾2万家。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刮目,至1990年其产值已占温州农村工业总产值的2/3。
人人皆知温州曾有一个以家庭企业为主的“模式”,但温州人自己并不认为这“模式”会“万古不朽”。最近10年,大的变化至少已有两次:由简单的家庭企业到“挂户经营”(挂集体牌子交一定管理费的私营企业);由“挂户经营”到股份合作企业。“三部曲”,步步高,从“真个体”到“假集体”,再到“真合作”。
在这轨迹的延伸中,并没有政府行政方面的预先设计。当初农民热衷于“家庭”,是因为无法得到国家投资以及集体经济过于薄弱;后来农民走向“合作”,是因为只有这种方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的组合,而又不失去自己拥有的财产权利。一切都是经济自身发展中不期然而然的选择,水到渠成,果熟蒂落。
今天我们放开眼光来看温州,则可发现温州的繁荣所给予我们的启示,还不在于它的企业所独有的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关系,而在于它在自己的发展中真正地把生产力放在第一的和支配的位置。因为前者因地因时而不断地变化,后者才是温州千变万化的经济背后一条不变的线索。
最重要的推动力
几年间,从一片荒滩上拔地而起的苍南县龙港镇,是4万农民用自己的勇气和资金建设起来的,被称作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永嘉县1万多农民把数千种钮扣和30个省市区的客商集中到桥头镇来。这小镇地处瓯江下游偏僻的山脚下,但它的钮扣销量占全国钮扣市场销量的60%,因而被称作世界东方第一“钮扣城”……
有幸来看看温州的人,面对诸如此类的奇事总是疑不能解:温州在地理上偏居浙南一隅,既无交通之利,又远离中心城市,何以会货畅其流,云集天下客?温州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何以会有如此丰富的物产?温州没有重点工程的投资,也无经济特区的优惠,它的经济发展何以能有如此强劲的势头?
靠什么推动经济进步?人们总是把目光投向资金、资源一类物的力量。应当说,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是,温州的发展证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温州农村工业的格局有“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之说。而这种格局背后,有着一种“能人效应”。某个具有市场眼光又有一些技艺的人,率先起步,周围的人群起仿效,户及村,村及乡,很像一圈圈迅速扩大的水波。温州有攀比之风,但并不流行妒能嫉富的“红眼病”。人们多是用一种“别人能富,为什么我就不行”的观念来处世。每个人都想富,身无分文的时候就去打工(当然也有一些人走了歪门邪道)。等到有了一些积累,一些人便学着投资办厂。这就使得一个能人可以带出一群能人,少数人的富带动多数人富。
有些应当做而又很难做到的事,在温州的老百姓这里,却做得出人意料的简单自然。比如,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温州没有任何指令、规划,老百姓在近5年间掏出40亿元投入生产,这数字比同期国家和集体投资总和还要多。又比如,当初人们担心温州千万种小商品如何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可是温州人开辟出10大专业市场,并且把小商品市场作为中心辐射全国。再比如,人们曾担心温州千家万户的小企业怎能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可是温州人又创出一个股份合作制,把生产的规模十几倍、几十倍地扩大起来。小商品与大市场,小企业与大生产,只有独具创造性的人才能在这两种看似完全不同的东西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的专利属于温州666万人民。
“在温州,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真正成了千百万人民的事业”。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当然不是说政府没有用。应当说,真正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政府是了不起的。举个例子,温州市政府1987年底发布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的规定。此项地方法规在中国也是第一份,与其说它是承认股份合作制的诞生,不如说它是承认群众的首创。如果没有政府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承认与鼓励,则温州断不会冒出那么多富于创造性的能人,也不会有那么多出人意料的进步。
当然,人无完人,温州的发展中也有不少插曲,但插曲毕竟不是主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