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开路太行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开路太行山
  王旭营 李成福
河北省涞水县小峰口村,是由5个稀稀落落的山庄组成的,其中的黑石庄,离村中心有五六公里路。
黑石庄只有17户人家,散落在大山的脐窝里。直到1987年,庄上没有一条路,孩子要等十几岁才能到外面去上学,全庄没一件带轮子的生产和交通工具。
到了1987年,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面对太行山发出了不平的呐喊。
他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叫赵宪礼。他离家舍业跑出几百公里,趴在阴暗潮湿的乡办小煤窑里背了整整两年煤,一分一分地攒下了2000元钱。年已40岁的赵宪礼手里还是头一回攥住这么多票子。他原本打算用这笔钱修缮一下自家那下雨漏得像筛子底似的破房子,可后来又改了主意:修路。
这年的冬天,赵宪礼背着自己买来的炸药和工具,带着全庄人上了工地。随着第一声炮响,赵宪礼心里一阵激动。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几十万方岩石连同乡亲们的希望就一股脑地压在了他的身上。
一锤下去一个白点,一炮下去一个浅窝。赵宪礼和乡亲们一锤一镐地凿动着这森严的大山。一个冬春干下来,只是在峭壁上留下一道不显眼的沟槽,巍峨的大山丝毫不以为意,2000元饱蘸血汗的钱就这样一分不剩地扔给了太行山。工程不得不停下来。
攥紧双拳、心情沉重的赵宪礼急了眼。他把妻子喂养的两口肥猪卖掉了,把岳父家的一头牛也牵出去卖了,陆陆续续地借遍了方圆几十里的亲朋好友,把筹借到的4000元钱又扔在了工地上。他文化不高,但他听过“愚公移山”这个神话,当他甩掉开花的破棉袄,用赤裸的脊梁负起沉重的花岗岩一块块垒到路基里时,他总觉得共产党员就应该是“愚公”……全村的党员从震撼群山的炮声中认识了这个硬汉子。1988年,党员们推举他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
路,一天天艰难地延伸着。1989年春节,直到娃儿们放起了迎新辞旧的爆竹,赵宪礼才从工地回到家里。可他已经两手空空,连买一斤白面的钱都没有了。在外村上学的女儿哭着向爸爸要件新衣服穿,这位5尺多高的汉子只得借故躲到山后不敢下来。还是妻子找出自己当年的嫁妆衣改了改,为女儿缝了一件“新衣”穿上过年。
人们知道,凭赵宪礼的胆识和能力,他完全能比大伙过得好,他是为了修出这条追赶时代、驱赶贫穷的路,才心甘情愿地背上这近万元的欠债和大家一起苦熬的。没有人组织,16户人家一起凑了一份年货,偷偷地送到了这位带头人家中。
正月初四,赵宪礼就踏着风雪上了工地,当他浑身燥热地停下手中的大锤时,才看见全村男女老少正向他走来。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啊!有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老太婆,有怀抱孩子的妇女,甚至连七八岁的孩子也来挖山修路了。此情此景,使赵宪礼终于没有忍住眼眶里那一腔热泪。
四个冬春过去了。黑石庄人使用着近乎原始的工具,在坚硬如铁的青石山中凿出了3000多米的公路。栽植的两万多棵果树今年就要开花挂果。黑石庄的“穷神”眼瞅着就要被撵出山去。
前不久,在涞水县召开的一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衣着破旧、满脸木讷的赵宪礼被请上讲台。当他轻描淡写地向大家报告了开山修路的艰苦过程时,来自中央组织部、省、地的领导和上百名与会者中,传出一阵哽咽。当大家的目光移向窗外那一片远山时,太行山似乎犹如一块丰碑被拉到了眼前,那上面记述着黑石庄上一位普通共产党员和群众的艰苦奋斗与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