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方向
  高占祥
我国的文化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当前,研究文化市场的诸多问题,要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和近年来文化市场发展和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着重研究和探讨。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们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全面建设文化市场
我国的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文化市场建设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方向。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市场的经营者、管理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懂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利于我们从本质上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什么是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以助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去探寻和掌握文化市场的供求规律、调节规律、竞争规律和发展规律。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主体(生产者、经营者)、客体、规律、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对生产与消费、供与求、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等运营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对管理机构、队伍、法规、稽查等市场管理系统进行系统研究。这样做,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以利于我们科学地、全面地建设文化市场。
二、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 逐步完善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一个核心问题。
要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就要充分发挥国家、集体办的文化事业单位在文化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说,在文化市场的文化产品交换活动中,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文化单位所生产、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国内文化市场的主体并在文化市场上起主导作用。这是坚持文化市场社会主义性质最根本的一条。这里需要讲明,我们强调发挥国办、集体办的文化事业单位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并不排斥和否定个体文化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公有制的补充。它在文化市场上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但对那些有损于国家和集体的不良现象和非法行为,要加以有力引导、制止和取缔。要坚决把那些自流、半自流状态的文化经营活动纳入文化市场的管理轨道。
要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为人民大众提供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我们的精神产品要给人以激励、鼓舞、希望和力量,多搞那些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催人奋进的产品。不允许那些腐蚀人们心灵的东西占领我们的市场。
要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与资本主义文化市场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资本主义文化市场往往是“财神爷”当家,为此而出售黄色书刊,放映淫秽电影,裸体登台表演等,我们社会主义的效益原则是:第一,在精神文化领域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第二,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经济效益。只有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坚持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方向。
三、坚持改革开放方针 努力活跃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方面的改革涉及到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它包括管理体制、机构、队伍、立法立规和宏观调控五个方面。我们要通过改革逐步地使之走向完善。应该看到,这几个方面的改革与完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好,要加强。
文化市场应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的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
文化市场要进一步实行对内开放。其意义在于:既可以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施展才华、获取效益的广阔天地,又可以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既可以促进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又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近年来,虽然文化市场发展比较快,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广大群众和国外旅游者的要求。文化市场还应进一步对内开放。
文化市场还要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我们的文化市场应该进一步“面向世界”。这样做会进一步开阔我们的眼界,会进一步开拓我们的文化事业。我们要把我们民族优秀的精神产品推到世界文化市场的舞台,到那里去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也要把外国的优秀文化引进到国内来,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坚持反文化渗透的斗争策略 大力净化文化市场
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防止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入侵,必须坚持反文化渗透的斗争策略。
反文化渗透问题,是我们文化部门的领导者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的重点是突出意识形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通过思想文化渗透来鼓吹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自由化,传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动摇和瓦解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信念和价值标准,想从根本上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消融”。因此,首先要强化“反文化渗透”的意识。只有在思想上警钟常鸣,加强“反渗透”的自觉性,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市场成为“反文化渗透”的一个前沿阵地。
五、坚持繁荣文化的宗旨 积极发展文化市场
繁荣文化市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管理文化市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继续贯彻“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方针。这两手既是我们对付思想渗透,对付沉渣泛起的手段,也是国家进行文化调控、繁荣活跃文化市场的手段。我们整顿文化市场,净化文化市场,建设文化市场,都是为了繁荣文化市场。离开了繁荣,就会失掉我们兴办文化市场的根本宗旨。
繁荣文化市场要比净化文化市场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繁荣上。文化市场是由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四个方面组成的。我们要繁荣文化市场,就要在引导、教育这“四者”和提高这“四者”的素质上下功夫。
首先,要引导生产者多生产优美精良的“拳头产品”。这是繁荣的基础。文化部门要重视抓创作,抓生产,尤其是运用好国家的力量,抓一些文化艺术生产的大项目,拿出体现“二为”方向、体现社会主义和伟大中国人民精神的优秀之作,来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第二,要引导经营者搞好经营。文化市场的品位高低,与经营者素质高低关系极大。要从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优质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培训、教育。
第三,要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文化消费者是文化市场的要素之一。因而聪明的文化市场管理者,总是既注意倾听消费者的呼声,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又注意做好消费者的引导工作。我们要注意从审美观念、娱乐观念、消费观念三个方面来引导消费者。
第四,要充分发挥管理者在市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管理者是调控生产、监督经营、引导消费的主导力量。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刚柔相济、德法并举、管教结合、奖惩并重。我们不仅要用惩罚的办法去整顿文化市场,还要用激励的原则去繁荣文化市场。
前一时期,文化市场的发展重点是在城市,而文化市场最广阔的天地则是在农村。现在应该把农村文化市场的开拓与管理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只有农村文化市场启动、发展起来,才谈得到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只有农村的文化市场走进了科学管理的轨道,才谈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市场的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