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传变革生活之神韵——评长篇小说《常乐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传变革生活之神韵
  ——评长篇小说《常乐岛》
  范咏戈
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最美的题材就是你最熟悉的人物。以熟悉渔岛生活著称、近年来一直关注和思考着渔岛改革题材的山东作家姜树茂,在长篇近作《常乐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选择了他的“最美的题材”,并以审美的方式表达了具有时代高度的主题。
与一些反映改革题材的作品相比,由于《常乐岛》展现的是一个远离大陆、高度封闭的小岛受改革开放之风冲击、浸润而“芝麻开门”的历史进程,从而使改革潮流不可阻挡的题旨更具鲜明性和震撼力。如果说常乐岛在过去的年代里曾受惠于闭关自守——在“文革”内乱中仍维持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升平景象,那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涌来之时,岛民们安贫乐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却成为他们创造现代文明的沉重因袭。这种因袭的沉重不仅见于一岛之长黄广兴坚持着“北京人开飞机,城里人开汽车,咱常乐人摇橹,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福”的老主张,阻挡岛内年轻人学岛外的样和拒绝岛外人来岛搞开发;亦见于梳着前朝小辫、整日缅怀为光绪皇帝钓过一条红加吉鱼的光荣的族权代表老寿星,见于岛民们视永宁岛分船致富为邪门、恪守着女人不准下海洗澡的陈规、甘受着超生子女之累……封建宗族观念和封闭带来的愚昧无知渔网般紧紧捆住了常乐人的手足,窒息着他们的创造精神。知足已不能常乐。他们即将作出的新的选择正是历史的必然、人性的呼唤。如果说在第一个冲击波后——县水产公司团委组织青年来岛旅游——以黄广兴为首的保守势力还能够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制订了关闭岛门的《常乐公告》,那么在女人们一次次向爷们讨要“香胰子”的冲击面前,在县府各局纷纷要为开发常乐岛的旅游业投资、特别是月华大伯也要从海外回岛投资搞开发的冲击面前,常乐岛封闭的堤坝再也难以筑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常乐岛的归去来已超越具象获得了改革开放当代中国的象征意义。
这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写常乐岛的历史性演进,所展开的是一种渐次浸润的叙述方式,并无突兀之笔;作者成功地退出了场面,将其所有对生活的思考渗透在人物和场面的描绘中,追寻到了一种自然流露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还有作者尊重生活,及由此出发在对生活作出评价时所取的客观态度。这部小说写愚昧、落后却又不以嘲笑、调侃为能事,总是照生活的样子,写落后也写古朴民风。这种“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笔调使作品刻画的人物能生动鲜明,栩栩如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