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水逼石头城的时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2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水逼石头城的时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 王侃
我的家乡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是迄今已有1400年历史的江南古城。7月23日至8月24日,我在《南京日报》实习了1个月,在采访中,我耳闻目睹了家乡人民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过程中的种种感人事迹。
7月12日,当我赶回溧水县城时,街上好多地方水深达半米,不少工厂、商店、医院都浸泡在水中。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4亿元。面对洪涝灾害,全县人民紧急动员,加固水库和圩埂大堤,转移医院里被困的病人,抢救国家物资。县委领导同志全部深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和群众一道与洪魔搏斗。
7月份,南京市六合县新集乡滁河孔湾大堤决口时,是孔湾村的村干部、党员率先赶到决口处,带领村民打桩筑坝,勇堵洪水。通过抗洪抢险的生死考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以前更加融洽,党员、干部的威信提高了,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增强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我采访的人中,有位96岁高龄的老人叫高觉敷,他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一级教授。老教授把他积蓄多年的1万元人民币连同利息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灾区人民,高老的高风亮节使我心潮久久难以平息。8月13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沣惠乡南埝村的团支部书记贾战全,驾驶5吨卡车连续3天日夜兼程,把代表全村乡亲一片深情的5000公斤小麦捐给了受灾的南京人民。
我也拜访过南京市民革成员、73岁的陈海云老先生。他对我说:“我是个老南京。1931年发大水时我才13岁,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死活,我亲眼看到城里人四处逃难,饿殍遍野。如今南京受灾,八方支援,人民生活安定。这再次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哪里险情最重,哪里就有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的身影。他们转移安顿灾民、抢救国家和人民财产,人民的子弟兵一切为了人民。南京军区临汾旅在旅长陈大才的率领下,全旅官兵与兄弟部队日夜奋战在南京市江浦县晓桥地段,确保了津浦铁路大动脉畅通无阻。南京市各区县的人武部干部也带领数十万民兵抗洪抢险。
水火无情。但是,面对洪水,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像石头古城一样屹立着。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