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阅读
  • 0回复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记张国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09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
——记张国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事迹
蔡红兵 赵大和
一幢临街的普通六层红砖楼房。一个不带过厅的两居室。老共产党员、全国侨联名誉主席张国基同志已在这里生活了整整22年。
  (一)
97岁高龄的张老,早期参加湖南新民学会。1927年在血雨腥风中,由毛泽东等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南昌起义中央独立第一师师长。对这样的老同志,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爱护,曾多次提出给张老调整住房,可他却始终不肯。
1974年,领导上考虑张老海外学生很多,卧室既要会客,又要工作,十分不便,决定给他调整住房。老人知道后,说:“现在没房住和住房条件差的人还很多,等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了,再考虑我吧。”
1984年,张老当选为全国侨联主席,组织上再次为他安排了一处住房。工作人员拿到住房钥匙,背着张老,看好了房子,心想:“老人这次一定会同意的。”当他们兴冲冲地向老人汇报后,不料,张老把脸一沉说:“谁让你们去看房的,我不搬。”没办法,工作人员只得向有关部门转达了张老的意见。全国人大的一位副委员长专门到张老家,转达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关怀之意。张老说:“我在这里住习惯了,两间房子蛮好的。谢谢领导同志的关心。”
1988年,组织上第三次为张老安排调房。这一次,工作人员接受了“教训”,试探性地询问搬家的事,张老又一次拒绝了。
(二)
根据规定,高级干部可以按标准用公款装修住房,张老的家墙上却没贴壁纸,地面没铺地毯。除了一架陈旧的黑色老式电话机,这里没有公家配备的一样东西。
简单的室内陈设,令人惊讶。三屉桌架上一块三合板是老人用了几十年的工作台;书橱和书架参差不齐;50年代买的沙发一坐“咔、咔”响,修了许多次,一个双人木板床,铺的蓝格床单洗得已经发白;用来装书籍的纸盒占据了两间房的大部分空间……
去年春节,国务院侨办的领导同志到张老家拜年,听说老人家在两平方米的贮藏室烧水洗澡,十分感慨。决定给张老安装一台煤气热水器。几天后,有关部门打来电话:“不论张老同意与否,我们马上去安装煤气热水器”。秘书把这件事告诉张老,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一台热水器,五六百元没必要。烧壶开水很方便,我不能让公家花钱给我装。”但有关部门考虑:东西已经买了,不装也是浪费。他们派人找上门来,请张老“通融”一下。老人说:“怕浪费,就给需要的同志装吧。”此事只好作罢。
(三)
张国基老人,年龄大、党龄长、职位高,曾长期在海外创办华侨教育事业。然而,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和海外关系为亲属安排工作和出国。
他老伴病逝前,一直在湖南农村生活。他唯一的儿子,已经70岁。至今在家乡务农。当孙辈中有人请老人家办个“农转非”,到北京找个工作时,张老寄书相劝:“益阳生活比城市自然要差。但是,没人种田,城里人吃什么。共产党的干部不能搞‘裙带风’……”
按张老的职级,他可以配备家庭服务员或领取保姆费。老人却说:“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务劳动,也是一种锻炼。”既不同意给他安排服务人员,也从不领取补助。
70年代,由于张老年事已高,又孤身一人在北京。组织上把他的一个孙子调到北京,准备安排在老人身边工作。张老知道此事时,木已成舟。但是,他还是坚持:“年轻人应该走自己的路。”请有关部门将孙子安排在工厂当工人。
(四)
张老常说:“共产党人,心里要装着老百姓。”他从1954年起担任历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位海外华侨给张老写信,反映他居住在农村的姑姑虽然是“五保户”,生活费问题长期拖而未决。张老马上给当地政府写信,要求调查核实。不久,那位“五保户”,托人写信感激张老:“没想到,您会管我这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婆的事,使我后半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
张老外出参加会议、活动,本来都由机关派车接送。可是前几年他坚持每月买一张郊区通用电汽车月票。同志们劝他:“您这么大岁数,有事给您派车,就不要买月票了。”实际是,他看见当时北京市职工上下班坐车很拥挤,想找个解决办法。虽然他已年过耄耋,市区的公共汽车他去坐,郊区的公共汽车他也坐。北京市100多条电汽车线路,他都坐了。而且都是从始发点坐到终点站。有些线路甚至坐过不只一次。他发现:“凡是车等人的发车站,乘车秩序好,群众也满意。相反,人等车,秩序就很乱,大家意见多。”于是,张老在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把人等车改为车等人”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
张老90大寿,远在海外的部分学生联名给他汇来10万元人民币表示祝贺。张老提笔给国务院侨办负责人写信:“这笔巨款,我决定用它为益阳县迎丰公社民主大队架设一条高压输电线路,让农家使用电力照明,发展农村经济,并借以表扬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惠及祖国穷乡僻壤……”当益阳山区423户农家用上电后,山乡一片欢腾。此后,张老又将兴修电力剩余的一万余元,用于发展当地山村教育和家乡孤寡老人的生活补贴。乡亲们热泪盈眶:“张老先生爱国爱民深情,泽荫乡里,功垂后世,有口皆碑。”
……
这就是张国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
  向这位老党员学习
 读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本色》,很受感动。1927年参加共产党,97岁高龄的张国基同志,身居高位,毫不特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给那些攻击共产党已经腐败的人一个有力的回击。在我们党内,廉洁奉公的人是不少的,但做得像张老这样突出、这样出色、这样感人的,并不很多。我们希望全党同志,尤其是年轻的共产党员,虚心向张国基这位老党员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艰苦奋斗的模范,为党增添光彩,给群众作出榜样。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