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找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找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点
毕全忠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肯定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早期结合”。今天,人们对这一主张理解得更准确、体验得更深刻了,实践也更有成效了。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早期结合,在我国最普遍的形式便是中小学生的勤工俭学。这种勤工俭学已有几十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有过曲折。近10多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勤工俭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很多学校办起了各种产业,勤工俭学从主要在校外进行发展到主要在校内进行。中小学勤工俭学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为社会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又补充了教育经费。
然而,要人们看重的不仅仅是勤工俭学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与生产劳动早期结合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勤工俭学的经济收入加快了教学条件的改善,当然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间接作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办产业中参加勤工俭学,从事一些适当的劳动,学习一些劳动技能,不是作为劳动力参加生产。校办产业都配备有专门的生产、管理人员,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努力造成一种育人的有利环境。学生们在校办产业中上劳动技能课,接触、参与了生产劳动,付出一定的体力和智力。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他们体验了各种资源怎样经过人的劳动变成社会产品,从中学到不少书本以外的宝贵知识。例如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个人与他人的协调,管理的作用,怎样以最少的物质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怎样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时也看到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如何实施,社会生活怎样有序地进行等等。聪明的教师,不管他教什么课,也总会从勤工俭学中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点。一旦找到这种结合点,他们的教学工作就会更生动、更有效。这是勤工俭学对学生成长的直接作用。
对勤工俭学,要认真总结经验,组织实践,有关方面应多给以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