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需要出发 优化班子结构 信阳积极交流县处级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从实际需要出发 优化班子结构
 信阳积极交流县处级干部
本报讯 河南省信阳地区10个县市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除两名因年龄偏大等原因外,都进行了交流。各县、市的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及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也全部进行了交流,县市委、县市政府的副职以及地直部门领导干部的交流面也比较大。信阳地委对县处级干部交流工作制订的原则是:从实际需要出发。
第一,从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出发。对地直党政机关中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县处级干部或处级后备干部,适时交流到县市及乡镇任职锻炼,使他们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对有基层工作经验,但缺少领导机关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适时地调进地直机关,使之在层次较高的岗位上经受锻炼。1986年以来,全区从县市交流到地直机关、地直机关交流到县市任职的干部共有44名,地直处级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干部到县乡任职锻炼的有76人。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其中已有部分县处级后备干部进入了县处级领导班子。
第二,从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年度考核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确属因知识、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成员性格、气质不够协调等原因,造成整体功能发挥较差的领导班子,及时作了交流和调整。通过调整,有个县县委、县政府两个班子结构不够合理,领导决策不力,工作较被动。1988年,地委对这个县党政班子进行了交流、调整,使班子增强了活力,全县工作很快有了起色。
第三,从有利于干部发挥专业特长出发。1983年机构改革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走上了县级领导岗位,多数同志能够适应和胜任现职领导工作,但也有少数不大适应,有的同志希望调整到专业对口或接近的部门岗位上工作。地委对这类干部及时作了调整、交流。1987年以来,全地区从党政领导岗位调整、交流到对口业务领导岗位的县处级干部12名。
第四,从有利于为干部创造比较超脱的工作环境出发。近几年,对任职两届以上或在原籍工作的县市党政领导干部及组织、纪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一把手,一般都进行了易地交流。去年县市人代会换届选举后,新当选的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没有一个在原籍任职。有一个县的县委副书记在原籍任职时,环境不超脱,工作有难处,后来交流到另一个县任县委书记,环境变了,在查处干部违纪建私房问题上,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信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