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金融市场衰退是全球经济危机信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0
第7版(国际)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金融市场衰退是全球经济危机信号
德国《时代》周报1990年12月7日发表文章,题为《金融市场危机有导致世界范围出现衰退的危险》。文章对美国、日本和德国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西方工业国家的资金正在减少,银行赢利下降,面临破产,许多企业为度过经济低潮迫切需要资金。而这一现象产生的后果是出现空前的破产浪潮,失业剧增。国际金融市场这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全球经济危机的信号。文章摘要如下:
工业国家有关赢利下降和经济疲软的报道日益增多。经济衰退迟早要扩展到全世界。要重新刺激经济发展,就迫切需要新的、利率较低的贷款。但恰在这个时候,银行要控制贷款业务。纽约戈德曼·萨克斯投资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美国1000家最大公司中有500多家面临获得新资金的困难。被调查的美国60家大银行有一半提高了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利率,1/4的银行对提供贷款的条件又做出更加严格的规定。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信贷机构本身已陷入困境。监督机构报告说,在1.2万多家银行中有1000多家银行处于破产边缘,面临衰退的美国银行比这一数字高4倍。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金融专家罗伯特·利坦说,“银行的境况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糟”。
日本金融康采恩也面临危机。像富士、住友和三菱这些日本大银行的赢利在4月开始的营业年度的上半年都已下降。如果日本金融经济运转不灵,那么全世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工业超级大国日本在80年代已发展成金融巨人。日本人每年在国外的投资已达数千亿美元。但是,大约从两年前开始,日本资金逐渐停止流入欧美。1990年这一发展趋势终于出现转折:日本投资者1990年前6个月不再购买美国人的债券,而是出售证券89亿美元。
日本人也在从其它国家撤退。1990年上半年,日本人在德国几乎没有购进证券,在英国甚至大量抛售证券。
日本银行和企业多年来所以能在其资本市场以优厚条件获得资金,与天文数字般的高额证券和人为压低利率有直接关系。但是,在日本提高利率、降低股票行情和房地产价格面临下跌威胁的情况下,货币的作用不再奏效。多数情况下,股票、信贷和房地产下跌的价值不足以补偿债务负担。为堵塞这一漏洞,就必然从国外抽回资金。
美国在里根时代奉行的货币政策,现在已自食其果:政府、企业和个人所支出的钱现在根本无利可谈。短短的几年内,这个国家已变成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近10年美国个人和国家总债务翻了三番,已超过12万亿美元。这笔债务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美国在经济上已陷入对外国的依赖,尤其对日本的依赖。
经济学家温弗里德·胡特曼认为,发生世界性的“适应性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德国也不例外。
德国是个出口大国,只要国外经济发展不景气,就会马上影响德国出口工业。由于新建联邦州需要资金,所以今后德国向国外的巨额资本转让将大幅度下降。德国也将感到资金紧张。德国迄今大量的经常性项目收支顺差,1991年完全可能转变成逆差。德国银行界人士预料,私人债务危机的第一个浪潮将于1992年或1993年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