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二度梅》重开书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0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二度梅》重开书感
陈伯华
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日子里,汉剧老少三代人来到北京,我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在京剧形成的过程中,汉调北上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建国初期,我主演的《宇宙锋》曾来北京参加首届戏曲会演。1957年,我主演的《二度梅》再次来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周总理曾殷切地叮咛我说:“我希望你能培养出三个‘小陈伯华’来,汉剧就有希望了。”时隔33年,周总理的话语常在我耳边回响,我除了担负演出以外,时时以总理的话作为鞭策,注重培养汉剧接班人。
这次来北京演出的《二度梅》,是由我的学生胡和颜主演的。胡和颜嗓音条件较好,表演上端庄稳重,我所演过的剧目,她大多能胜任。我在给她排练时,反复要求她在掌握传统表演技巧的同时,还要用心灵来演人物;学会表演技巧,不能只是一招一式地模仿,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以自己的学识和修养进行创造。传统的《二度梅》、《骂相》、《丛台》是陈杏元的悲剧,后面的《南北思》则是以春香为主的喜剧,我早年曾准备前演“青衣”,后演“花旦”,在一出戏中,刻画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来,可惜一直未能如愿。这次,由我的学生胡和颜实现了我的愿望,并在北京公演,受到各方面专家的重视与好评,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我认为,发展汉剧事业,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而审慎地改革;二要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尖子演员;三要争取一批又一批新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观众。胡和颜在艺术上的成绩就是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取得的。她还在《骄杨》、《江姐》、《红色娘子军》等剧中主演过不少现代人物,对改革发展汉剧艺术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赢得了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好评。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汉剧艺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武汉市成立了汉剧研究院,并由我担任院长。汉剧研究院的青年实验团在京也演出了《宇宙锋》、《秦琼表功》等剧目,主要演员邱玲、王立新、熊国强等都只有20岁左右,他们是更年轻的一代。我将在有生之年,把全部心血用于培养汉剧接班人的工作,为发展汉剧艺术我愿作护花的春泥,向观众献出一瓣心香。(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