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挂历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0
第8版(副刊)
专栏:

  挂历的忧虑
谭健
新年前,漫步北京通衢小道,书肆画店比比皆是新年的挂历。美人仕女,风景花鸟,真个是争奇斗艳,煞是好看。公共汽车上,自行车后架上,也时常见到这卷敛起来的筒状物。据说邮局这阵子忙得不可开交,邮寄的挂历堆成了山。
看到这么多铺天盖地的精美印刷品,欣赏乐陶之余忽生一疑:如今市场疲软,物价也贵,一本挂历都在20元上下,到底有多少人会去掏腰包买这玩艺?倘若都阮囊羞涩,那触目皆是、正在街上流通的挂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日前一朋友造访,原因不为别的,送我一本山水画挂历,说是为我“找”的。翌日在班车上,一同仁问我有无路子,给他“找”两本挂历。挂历遍街都是,只须掏钱便可,何劳去找?所谓“找”,即是通过无须花钱的途径获得——我确信这理解大抵是不错的。无须花钱,不掏自家腰包,而又要获得某物,有许多就是抢去揩公家的油水。
眼下有些单位,虽然资金紧张,手头不活,但买起挂历来却慷慨大方得很,几百本甚至上千本地购买,一位书摊个体户的话印证了这一点:光靠个人一本两本地买,那能赚钱?言下之意是靠我们“公家”给他提供大宗买卖。这就是一些“公家”为“找”挂历的个人提供的货源。
或许是生性多疑,走笔至此,我忽然又生一疑:目前我国还处于治理整顿阶段,收紧银根,压缩基建规模,控制集团购买力等,是叫得比较响的措施,大批进购挂历显然是违反以上政策的,在财务上它是怎么入帐报销的呢?在一家书店的柜台前,我目睹了这一解决办法,方法之简单令人怀疑自己的智商。那服务员并不询问发票该如何开,她似乎深知中国的国情,轻松自如地在发票的“社会科学图书”栏目上写上了数目金额。真个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在强调知识是生产力的今天,进购一部分书籍有什么不好入帐报销的呢?
花国家的钱不心疼,且又不乏应招的手段,这是当前很值得人们忧虑的问题。一本挂历虽然不过20元上下,但如果每个单位都像生活必需品那样消费的话,那将是一笔非常惊人的数字。据一位知情者称,一个单位购买几百本挂历不过是家常便饭,财大气粗的大单位要朝四五位数上算。
问题还不仅于此,那到处“买10送2”、“买10送3”的广告,又在暗示买主:买100本开发票报销,“送”二三十本就归己了,而且有的当场就可以换成几百元。这可比“找”挂历更上一层楼了。
仅挂历就能折腾到这样,别的就更不用说。新的一年我们应该警惕类似的现象发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