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让病房充满爱——天津市卫生系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病房充满爱
——天津市卫生系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见闻
本报记者 肖荻
1989年度天津市政府千户问卷调查表明,有25.7%的居民对卫生行业作风不满意,迫切要求改善。
没有等上级统一部署,没有怕落个“自我抹黑”,1990年4月初,天津市卫生局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中率先迈开强有力的步子。
展示身边优秀的同行
天津卫生局党委认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天津曾持续搞了9年医德教育,出现过许多好人好事。面对每年4000多万门诊人次的繁重工作,许多大夫、护士默默无闻地超负荷运转,他们不仅不应跟着背黑锅,而且正是兴利除弊的中坚。把道德理论变成道德实践,把道德理想变成道德人格,最有说服力的捷径:展示身边那些优秀的同行。
于是,一个弘扬正气表彰典型的活动层层展开。
在第一中心医院,群众评选的5名学习白求恩标兵现身说法作讲演。三衰急救室医生刘克立家里小女儿患脑瘤病重,他依然忙工作,累得昏倒在岗位上。他说:“我的孩子已是不治之症,这里患者还是可治之症,我要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患者!”听者为之潸然泪下。
被誉为活雷锋的张文清、赵景兰的事迹更为报刊影视争相传播。
与此同时,一场推心置腹的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怎么办”、“90年代青年医务工作者形象设计”以及“医德医风知识竞赛”、“创优服务100条”等引导着一种积极的思维和实践。
这期间,出现了许多新气象:“青年便民服务岗”的小伙子,一变过去的冷漠,背起骨折病号进院并为之挂号、取药。假日,数万医护人员踊跃参加街头义诊。
不正之风克星:透明度
在外部,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在内部,建立有章可循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卫生局就科室达标创优订立200多条标准,对医护人员建立医德档案,并且聘请千余名社会监督员,向群众公开举报电话、建立举报箱;向患者公开医疗程序、公开手术安排……
83家医院勇敢地自查亮丑,查出的乱收费全部退赔、道歉。有12名违纪人员受到处分和通报。
表扬信与批评信:3913∶104
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中显示出了自己的分量。儿童医院晚间急诊病孩每天多达250多个。高温季节,孩子哭、大人急,医护人员大汗淋漓。努力“让病房充满爱”的护士长丁惠玲、严于律己的主任医师路雪英等10位党员标兵,以其周到的服务给焦虑的孩子妈妈们以慰藉。
卫生局党委书记皮树桐等负责人利用公休日带领老专家和共青团员到偏僻地区送医上门,征求意见。局长乔懋彬从5月份开始,先后到一中心、肿瘤、儿童、中山妇产等医院门诊部“坐堂”服务。许多患者围拢来倾诉衷肠,使他们十分感动。
来自黑龙江的孟显良说:“送儿子来治肺癌,心里总怕不送礼没人管,但吴德泰医生尽心竭力动手术……”
在环湖医院,一位署名“一个最爱挑刺的人”留函表扬几位大夫。4月至8月局里接到的表扬信有3913封,而批评信是104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