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潜亏: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潜亏: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
本报记者 李建兴 新华社记者 丁坚铭
惊人的潜亏
潜亏,是指企业尚未表现在帐面上的亏损或减利。
最近,财政部组织辽宁、河北、江苏、重庆等9省市财政部门对257户国营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202户企业存在潜亏,占调查总户数的78.6%。调查发现,存在潜亏的有中央企业,也有地方企业;有效益好的企业,也有效益差的企业;有重工业企业,也有轻纺工业企业。其中,机械、电子、轻工行业尤为严重。被调查的257户有潜亏的企业,1990年末累计潜亏总额为13.65亿元,为同期帐面亏损7.5亿元的1.8倍。如照此估算,1990年全国国营工业企业潜亏数额是相当大的。
国营商业企业的潜亏问题也相当突出。据中国工商银行对40158户国营商业企业调查,有16549户存在潜亏问题,占被调查户的41.2%,潜亏金额达66.7亿元,且潜亏金额也大于明亏金额。
国营工商企业潜亏面大,数额也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隐患,并将长期制约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
五花八门的潜亏
企业潜亏的表现形式,有人总结为这样几个方面:库存商品成本高于现价;应摊费用少摊或不摊;大量物资盘亏报废,损失却不报也不处理;呆帐损失;在计算利润时少转或不转销售成本等。
财政部在对257户国营工业企业调查中发现,在查出的1990年的13.65亿元潜亏额中,各种损失为6.92亿元,占50.7%(其中存货盘亏和损失为2.58亿元,应收帐款呆帐损失为0.34亿元,待处理挂帐损失为3.92亿元);少摊少提费用为3.47亿元,占25.4%;库存商品成本高于现价为3.26亿元,占23.9%。河北省这次被调查的4户工效挂钩企业,1989年为不使工资下浮,少摊少转成本1179.5万元。吉林一卷烟厂今年3月盘亏卷烟13872大箱,损失金额达946万元;河北一制鞋厂1990年盘库,发现5000双鞋不知下落,挂帐损失10多万元。
危害严重的潜亏
同亏损相比,潜亏引发的问题具有隐蔽性,其危害不可低估。
潜亏掩盖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造成虚假繁荣,给经济决策提供错误的信息;潜亏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潜亏使企业利润虚增、国家虚收、企业虚留、个人所得不合理增长,坐吃山空,掏空企业家底,削弱企业的发展后劲。财政部调查的257户企业,1986年至1990年共虚增利润13.65亿元,虚分利润6亿元,占帐面上交数的60%;企业虚留利润5.5亿元,占帐面留利的62%。潜亏也增加了国家信贷压力和企业利息负担。潜亏的累积不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害,而且将对整个财政金融的稳定乃至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构成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成因复杂的潜亏
形成企业潜亏的原因很多。从深层看,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不配套。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建立了利益激励机制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有力的自我约束机制。有些承包者为保政绩、保职工工资和福利,往往搞虚假盈利。福建南平、三明两市对第一轮承包到期的10户企业实行承包终期审计,查出历年潜亏5115万元。
其次是企业生产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积压,造成损失。更有甚者,一些生产管理部门为保产值增长速度,强令企业生产不适销对路产品。东北某电视机厂1989年已库存积压9.1万台黑白电视机,但有关生产部门硬性安排这个厂再生产19.5万台,仅售出14万台,累计积压14.6万台,之后削价40%推销,损失2459万元。
第三,企业基础工作削弱,管理不善。一些企业“以包代管”,年终不搞清仓盘点,领退料、进发货手续不全,定额管理松弛,核算不严、丢拿偷盗现象严重。
第四,信贷资金的供给制。企业潜亏,由银行垫亏,已习以为常。成都某企业长期超分配。1990年8月末,潜亏94万元,而福利和奖金却超支227万元。为弥补潜亏,这个厂挪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167万元。
第五,对企业潜亏监督处罚不力。
如何解决潜亏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承包期间会计年度审计制度和承包期满经营者离任审计制度;将企业潜亏处理计划纳入承包合同考核指标体系,由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效益,自我消化;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逐步放开对企业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将企业推向市场。
恢复和加强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企业的物资管理、定额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和成本管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