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在“女士优先”的背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3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在“女士优先”的背后
阿兰
妇女在社交场合受到的礼遇和其社会地位的强烈反差,构成美国社会难以自圆其说的一种现象。阿兰是退休后赴美探亲的中国学者,她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讲述了诸般礼仪背后掩盖着的美国妇女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种种不平等待遇。                  
很早就听说欧美国家提倡“女士优先”,当时作为一个旧中国的女性,觉得这些国家的妇女是受尊重的,心中不无歆羡之情。近两年,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个中实情,感到这“女士优先”中有一种苦涩的味道。
我到美国探亲居住的这个大学小城,风景如画。当我外出散步时,常看到裙裾飘飘的妇女牵着小狗徜徉在绿树红花间。每每碰见她们,总能听到一声“哈罗”,看到一个友好的微笑。偶尔,我应邀去邻居家作客,有机会一瞥“女士优先”的种种礼仪。客人彼此见面时,先到的男子须从座椅上站起身向后来的人打招呼,而原来坐着的妇女只需颔首微笑,说声“哈罗”。当主人请大家就餐时,男人总不忘侧身让妇女先行;在餐桌旁,男人要为邻座的妇女拉开座椅,让其先入座。如果男客人想抽烟,要先向邻座的妇女说声抱歉,征得同意后,方能一解烟瘾。但若你是男人,在看到邻座的女士拿起烟时,理所当然要尽快为她点燃打火机。我还时常看到邻居夫妇在坐车出门时,丈夫总是打开车门,等太太上了车,才坐到驾驶座上去。
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像“女士优先”的确给美国妇女带来了令人羡慕的微笑。但时间长了,看得多了,就逐渐感到,这些礼仪很多是表面的,是做给人看的,美国妇女的微笑并不都令人羡慕。
我很奇怪,我住的区有几十户人家,妇女都有大学文凭,而外出工作的寥寥无几。据《1990年世界年鉴》统计,美国妇女的就业人数只有50%左右,她们从事的职业又主要是服务员、售货员和秘书、护士等,作律师和医生的不到20%。男子平均每挣一元,妇女只能挣7角。有的行业对妇女就业有很多苛刻的无理要求,比如年龄、相貌、身高、体重等等。
这种社会现象是什么“女士优先”?
我还看到,电影、电视中充斥了以裸女来渲染色情的镜头。世界闻名的《花花公子》杂志,从封面到内容,主要是全裸的女人照片。美国妇女遭暴力迫害的数字更是惊人:约3/4的妇女在其一生中至少受过一次暴力迫害,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个妇女被强奸……
美国妇女不仅在社会上受歧视、轻视,与男子的地位不平等,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状况也很糟糕。“打老婆”成风,竟是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国家的一个严重问题。有份《觉醒》杂志,封面是一年轻妇女的照片,她满脸凄苦,一滴大大的泪珠挂在脸上,标题是“挨打的妻子”(见题图)。杂志作了这方面的专文介绍。据称,美国每10个妇女就有一个遭到丈夫殴打。另一家杂志的统计则表明,全国约有1/2的妻子受虐待。据美国联邦调查局估算,平均每18秒钟就有一个已婚妇女挨打;被丈夫或同居者打伤去医院急诊的妇女,其数字超过了因强奸、抢劫和交通事故受伤妇女就医数的总和。
在美国,至今仍有约1/5的人认为丈夫是一家之主,有权打老婆。这些打老婆的人有医生、律师、商人、法官、警察、百万富翁。他们在社会上从不与人争吵打架,对妇女彬彬有礼,在家中却是暴君,而他们在家里的暴行是鲜为人知的。被打伤的妻子去急诊,也要求医生保密,因为这是美国社会提倡的不许披露和干涉的个人隐私。
在“女士优先”的背后有着这样难言的隐私,难怪有些女权主义者反对所谓尊重女性的礼仪,她们说要争取女人做人的权利,摆脱做男人附庸品的境地。我同情美国妇女,衷心祝愿她们真正取得和男子一样的平等地位,愿她们都能有一个发自内心的幸福微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