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羊 在民间艺术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羊 在民间艺术中
1991年是我国传统年历(农历)的羊年。在我国,人们常把羊作为美丽吉祥的象征物。“吉祥”便是由“吉羊”的谐音而来。
羊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代,较多出现在古图形玺印中。例如广西博物馆收藏的一颗汉代阴刻铜印《牧羊童》,刻绘出一头和善的山羊,可能是因为牧童触怒了它,竟然也发起倔脾气,不肯跟随小牧童走。在《虹庐藏印》中收编的一方汉代阳刻铜印《牧羊童》,则刻绘了一头和善的山羊,与牧童十分亲昵,似乎在悄悄地对话。还有几枚刻绘着羊的古图玺印,有的表现绵羊的温文尔雅,有的描写羊羔的天真烂漫,以及表现山羊的登高爬山,或回首顾盼、昂首眺望等不同神态,都颇为耐人寻味。
羊,作为美丽吉祥物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剪纸、刺绣、砖刻、木雕等民间美术作品中也都有表现。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国民间一种甚为隆重的“送羊节”。羊是用面粉揉塑的,送面羊,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如今,这种风俗在陕西、甘肃、河北、山东等省的乡间依然保存着。
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送羊节这天,妈妈要为出嫁的女儿塑面羊,并派人把这种象征美丽吉祥的面羊送到女儿家。
姑娘出嫁后的第一年,送面羊的仪式最为隆重,一般要送四只面羊。这一天,娘家送面羊的人组成一支小型队伍。当面羊送到女儿家后,要由女婿动手用刀切开那只最大的面羊。首先切出一块,用红丝线拴起来,挂在客厅中堂画的旁边。挂着的这块面羊“肉”要到第二年送来新面羊时才更换,意思是“陈羊见新羊,年年有余粮”。然后女婿吃面羊头,女儿吃面羊脚,其他部分切开分给邻里,让大家共享吉祥喜庆。
(1月1日《文汇报》黄可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