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逛庙断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4
第8版(副刊)
专栏:

  逛庙断想
何微
人为什么拜菩萨?这问题不难回答:迷信呗。再问:人为什么迷信?就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了。
在一次游览一名刹时,于无意中竟寻得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进得庙来,同伴们都兴致勃勃地看佛菩萨去了,我却被一口悬在梁上的大钟所吸引,那上面横七竖八地贴满了善男信女的祷词,各种大小不同的纸,歪歪斜斜的字,异口同声地请求菩萨保佑治好亲人的病。我围着大钟转了一圈,迅速地扫读一遍,无一例外。这使我恍然大悟:原来许多人头脑中的菩萨乃是高明的医生。
人在无助的时候求神灵,这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求菩萨治病,除了认为菩萨比医生高明者外,因为没有医生,或者虽有医生而治不好病,转过来再求菩萨的怕是更多。这个假设可以从我们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来求证。据调查,我国目前有些地方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还存在着医疗条件差、人员素质低、报酬待遇低、合作医疗滑坡等状况。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这些年许多地方的庙宇兴修了不少,而且家家香火鼎盛。缺医少药与修庙,这看似矛盾的两件事,却如此和谐地统一了起来,其结果就出现了我在钟上看到的情景。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忧虑:照这样下去,恐怕庙里的钟再大,也不够粘贴密密匝匝的祷词吧。
重点寺庙须加意维护,名蓝胜刹凋落了的应当修茸,但不必凡毁圯的都把它重修起来,更毋须另建新的丛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光金陵一地就有这么多,还有清凉山、峨眉山等地呢。至于送子娘娘庙、土地公公祠以及连历史中都被贬为毛神、邪神、淫祠的,纵令农民自愿捐资去修,恐怕也以劝阻为是。
某地有一座药王庙,供奉着轩辕氏、伏羲氏、神农氏三位始祖以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十位古代的医药学家;虽说是有点神人杂处,立意也颇不恶。但庙内又另辟一处“狐仙堂”,供奉着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由一名脸上搽着红粉的神婆引导人们进香并敛钱。两侧壁上画着《聊斋》故事,一边是《小翠》,一边是《葛巾》。这真有点匪夷所思!蒲松龄当年“浮白载笔”,唯恐他的“孤愤”不为人所理解,慨叹“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他绝料不到三百载而后,他的作品会成了“狐仙堂”的壁画,正应了他说的“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1927年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生动地描述过湖南农民对菩萨的态度的变化,同时提出了“引而不发”的破除迷信的政策。“引而不发”是说不应代庖去丢菩萨,但当着到处大立菩萨的时候,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又应当做些什么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