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1阅读
  • 0回复

童话创作上的新成就——读《灰颜色白影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4
第8版(副刊)
专栏:

  童话创作上的新成就
——读《灰颜色白影子》
许评
在当前儿童文学文坛不太景气的情况下,青年作家刘海棲异军崛起,今年一连出版四部长篇:《灰颜色白影子》(济南出版社)、《这群嘎子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明天会怎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银色旋转》(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灰颜色白影子》是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新童话,说它是“新”童话,扉页上的“内容提要”即对这种“新”意有所透露:“灰颜色白影子可是个新鲜玩意儿,如果谁穿上件灰衣服拖着条白影子晃来晃去,准得吓人一跳。不过,离奇的事儿得皱起眉头去琢磨,一旦琢磨透了,也就用不着大惊小怪了,你就当它是一只老鼠和一只猫在一起聊天好了——”。
我国著名童话家张天翼在《为孩子们写作是幸福的》一文中,提出童话创作要遵循的“两条标准”:1、要让孩子们看了能够得到一些益处。2、要让孩子们爱看,看得进去,能够领会。当代童话家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童话家的优良传统,出现了不少好作品。但是同西方童话相比,一般显得比较含蓄拘谨,想象与夸张不够丰富,放不开,说教气过浓。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量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优生优育和生活逐渐趋向现代化,当代少年儿童普遍出现早熟现象,仍用五、六十年代的老眼光去看待少年儿童,就低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生理和文化素质,仍用那时的老方法从事童话创作,就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欣赏需要了。
刘海棲同志对中国和外国的童话作品,进行了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探讨,决心以自己的实践促进童话作品的创新,争取改变童话创作的沉默局面。所以他在继承前面所说老一代童话家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突破多年来形成的框框,大胆标新立异,形成他自己的独特的童话艺术境界。
《灰颜色白影子》对自私、霸道、嫉妒、献媚、懒惰、妄自尊大、忘恩负义等假、丑、恶的一面,极尽讥讽、蔑视和鞭挞;对善良、友谊、谦让、忠诚、刻苦、勇敢、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等真、善、美的一面,热烈由衷地颂扬;对弱小者、受凌者、遭诬陷者、被误解者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同情、怜悯和义愤。作品对出身于“社会”最底层、体魄和气质又最柔弱、最渺小的小动物,倾注满腔热情,运用生花妙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满于现状,不受命运摆布,忠诚厚道,勤奋自信,经得起屈辱、欺压、苦难、舍己为人、败不馁胜不骄、寓高大于平凡之中的艺术形象。同时成功地塑造了老寒和嘟嘟两个不受世俗影响、自始至终保持友好关系的心灵纯洁、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作者还塑造了一些说不上是“好人”还是“坏人”,或者不三不四,但又是必须出场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作品所以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就是在发掘当今社会深层的意蕴方面有新的突破,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处于改革开放浪潮中新旧体制相互摩擦、各种观念相互冲突的新的历史时期的人生哲理,不仅对少年儿童读者,对成人读者也具有深刻的启迪。
作品在深层内涵上的新突破,同在创作思想、创作方法上的新突破是相辅相成的。突出的一点,是作家大胆而独创地将现代主义的某些艺术技巧,引进吸收到现实主义的童话创作手法中来。现实主义强调“真实是童话形象的生命”。现代主义则主张充分表现主观情绪、情感、意识的真实。《灰颜色白影子》在这两方面的结合是比较成功的。
少年儿童不仅需要了解自己,也需要了解别人,了解社会和人生,他们希望窥视世界的奥秘,人生的奥秘,作家应该满足他们的健康的好奇心。《灰颜色白影子》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它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奥秘,又成功地塑造了童话艺术形象,不仅在童话领域开创了一种新的格局,而且值得其他儿童文学体裁,尤其是儿童小说加以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