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以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指导 山东农村思想教育重实效 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阵地 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5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指导
  山东农村思想教育重实效
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阵地 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编者按 中国的农民占总人口的80%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农村搞好社会主义教育,应该提高到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大事来认识。山东的做法很好,请各地参考。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抓,各地要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精神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实效。                  
本报讯 中共山东省委在农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消除了一些消极现象,提高了农民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收到实效。
中共山东省委是去年下半年在农村展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阵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活动分四步走:第一步,学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第二步,从实际出发,解决当地急需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第三步,民主评议党员,进行组织整顿和班子建设;第四步,制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目前,全省16个地、市在普遍进行宣讲试点的基础上,已全面开始学习文件、宣讲教育。起步早的县、市,已着手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抓基层组织建设。
山东省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几个特点:
第一,各级领导重视。省委和各地、市委都成立了思想教育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分别联系一个地市,具体指导。县以上党委普遍制定了方案,编写宣讲教材,培训宣讲骨干,进行宣讲试点。多数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亲手抓点,到村里向群众宣讲。全省各级共抽调了约15万名干部,组成宣讲队下乡,其中省直机关抽调了1000名。
第二,目的、要求、重点、方法明确。总的要求是,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找到致富的门路,推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基层班子特别是党支部的建设。各地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贫困村、后进村以及影响较大的村上,着重抓好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农民的教育。思想教育与村级组织建设结合,促进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与学党章、正党风结合,推动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与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促进农村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把思想教育激发出来的热情,落实到发展农村生产力、走共同富裕道路上来。
第三,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各地都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不搞“一刀切”,防止“大呼隆”、形式主义。主要方法有: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层层培训骨干,试点,宣传好党员、好干部、好农民、好单位,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回顾总结和算账对比,组织电视片巡回放映和文艺宣传队等。
第四,在政策掌握上强调积极稳妥。教育活动坚持“三为主”、“两不整”、“两不变”,即: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既不整干部,也不整群众;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变,党在农村的一系列现行政策不变。对在教育中群众提出的有关人的处理和清理财务等问题,放在集中思想教育之后,由当地党政组织按正常的程序和渠道办理。
教育活动铺开后,带来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是农村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觉悟有所提高。各地充分运用农村改革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采取“摆变化、讲经验、找不足、论今后”的方法,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一度淡化了的集体主义思想又开始回来了,关心集体、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风气在上升。农民反映:社会主义好还是旧社会好,我们心里最清楚;党有富民政策,民要有报国之心;不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我们的出路。在去年粮棉收购中,农民表现出很大的爱国热情,有些地方的农民还主动向集体交了拖欠的提留款。
二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各级干部背着行李下乡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推行政务公开、民主议政,促进了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干部等挨整、群众怕挨整”的顾虑消除了。
三是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增强。过去,不少村党支部会开不起来,活动搞不起来,现在党员、骨干分子动起来了,开会办事做到了一呼百应。一些后进村的班子,通过教育和充实调整,有了明显改变,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开展这项教育活动较早的海阳县,后进支部由88个下降到33个,瘫痪半瘫痪的班子由26个下降到7个,治安后进村由98个下降到28个。
四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通过教育,一些社会秩序问题较多的乡村,正气逐步上升,邪气受到抑制,群众有了安全感。农村刑事案件、经济案件减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
五是农村经济和各项工作有新的起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开展,推进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家庭承包制得到稳定完善,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双层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在前段的基础上有新的进展。有些贫困村找到了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路子,培植了集体经济的生长点。全省农村出现了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冬季麦田管理和发展多种经营的热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