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无语七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5
第8版(副刊)
专栏:

  无语七峰
碧森
似乎看不见什么奇峰异石,满眼的山平缓但逶迤;听不到什么妙音绝响,郁郁葱葱的树给山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恐怕也不会发出回音。想不明白宋代名相李纲给这里的七座山峰各取了如“凤凰叠翠”这样动听的名字,凭哪些依据。只有绿色的静谧,让我回味不已。
山围着一座古县城,名字也绝不动听——沙县。一个“沙”字令人联想到蛮野、荒丘、闭塞、偏远……也许默默无闻才保住清幽,保持未见世面的山间少女般的韵味。诗人郭风40年代曾乘船路过小城,停留一夜,至今仍难以忘怀“鹅卵石铺成的古街、孔庙、古朴的民风,特别是在溪畔生长的高大的、苍老的樟树,樟树下的水磨坊以及搭在溪上的溪桥……”
将近半个世纪后,仍可以看到溪畔高大苍老的樟树,看到沿溪畔蜿蜒的古城墙,伫立着,沉思着。只有走进城内,新建的楼群、繁忙的集市、姑娘的时装、咖啡屋的灯光……目不暇接的一切扑面而来,才让我惊异这里同样充溢现代文明的喧闹。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形容说:“有的地方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沙县恰相反,金玉在内,而披一件朴素的外衣。”
当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南北朝刘宋元嘉年间建县以来的1500多年中,当地的历史沿革、名人胜事和现状时,我除了佩服他的记忆力,更感悟到了一些什么。他赴任还不到一个月,对自己要担负起责任的这个地方,很快就了解其历史和现实,决不是靠嘴皮子功夫。脚踏实地,乃是每个想干事业的人所具备的精神品格。
高砂乡,又一个“砂”字,我看到了乡民们的实干精神。四座高耸蓝天的蒸馏塔,不知是因为阳光的照耀,还是自身挺立的自信,令我遐想:三年前可称为“泥腿子”的一帮人,怎么敢承建具有国际技术水平的脂肪酸真空精馏厂?出了化工界,光这么一个拗口的名称就让人觉得玄秘。不到一年时间,纸上的蓝图变成了钢铁的实体,试产成功的芥酸、油酸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那原料,不过一般的菜籽油下脚料,经过蒸馏提取的脂肪酸,则是现代化学工业不可缺少的有机原料,使用它的化学品已达数千种之多。当女士们化妆时,每个家庭播放录像时,谁会想到那化妆品、录像带等等,包括手中的钞票的制作,都离不开脂肪酸?享受着现代生活的都市,会注意到埋头苦干的山里人的功劳吗?
山里人也在呼吸现代文明的空气,也携带着自己的创造走出山外,走向世界,但他们不会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我来到夏茂镇,年轻的镇党委书记小林介绍的万亩吨粮田,不能不引起我的兴趣。一亩地年产水稻1000公斤,而且是在山区,这可不是发高烧时的呓语。18个村的1万多亩稻田,1986年平均亩产850多公斤,攻关三年,1989年达到1000多公斤,两个村实现了亩产吨粮村。这是科学的威力,更是人的威力。这个镇在山区也称商贾云集之地,致富门路颇多,这几年镇领导能抓住粮食这个根本不放,颇有胆识。当然,他们并非单打一,成千上万亩的林木、茶叶、烟叶、稀世珍果花卉争奇斗艳,与水稻田相映成趣。
与山里的小县城依依惜别,主人捧出当地产的“玉露酒”,非要让滴酒不沾的我品尝。试一杯,果然风味独特,不似曲酒风风火火,一上来便烈味扑鼻,也不似一般米酒平平淡淡,喝到最后味道依然。它初入口爽而不涩、甜而不腻,尔后酒劲愈来愈足。真是什么样的水土出什么样的酒,什么样的水土养什么样的人。我恍然明白,李纲何以给这里平凡静默的七座峰峦取了那样美的名称,他依据的不是外在的形态,而是内蕴的精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