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论“质量、品种、效益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7
第1版(要闻)
专栏:

  论“质量、品种、效益年”
本报评论员
国务院决定,1991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这一决定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努力方向、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认真开展这一活动,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件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大事。
经济工作要以效益为中心,这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重要方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更明确地指出,今后10年要“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
经济效益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讲求效益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重要特征。为什么要搞工业的现代化?为什么要搞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就经济而言,就是为了达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的目的。另一方面,讲求效益对我国的经济生活现状有很强的针对性。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旧体制的弊端,使我国长期处于经济效益比较低下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近一年多来经济效益下降的趋势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影响和制约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方面的,也有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面的;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深层的,也有暂时性的,等等。正因为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效益的问题虽然喊了不少年,但至今效果仍不理想。我们现在提出“质量、品种、效益年”,就是要求我们用这个指导思想来检查和理顺我们的经济工作,纠正不符合这一指导思想的想法和做法,把我们的经济工作切实转到质量效益型的轨道上来。
经济效益是如此复杂的问题,解决它应该从哪里入手呢?牵动效益的“牛鼻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质量问题,正像有的同志说的“质量是效益的核心”。这也就是在“质量、品种、效益年”的提法中把“质量”放在首位的原因。经济生活中急于求成的思想也往往表现为单纯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其实,任何产品都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体。而且质量对数量是有“否决权”的。质量不合格就等于零,废品甚至是负数,因为它已经消耗了能源、原材料,已经有了劳动的投入。质量是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经营水平的集中表现。质量如何,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只有在高质量产品基础上形成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一经济循环,才是高效益的经济循环,放眼国际市场更是如此。
质量问题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是我们解决效益问题的突破口。质量问题是各种因素的集中表现,而且它比较直观,可以检验、监督、追踪,可以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一句话,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研究造成效益问题的深层原因,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却必须抓住可操作的环节去“顺藤摸瓜”。
品种问题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产品的价值是靠产品的使用价值来支撑的。而使用价值中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品种对路。比如钢铁,产量重要,品种也同样重要。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品种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达国家,板材一般占钢材总量的50—60%,而我们只占25%。其他行业也有类似的问题,有的甚至更加严重。目前存在的“市场疲软”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产品不适销对路造成的。所谓产品结构实际上是品种组合问题。
在现代经济中,全面的质量概念,就包含着对品种的要求。所谓“高质量”并不仅仅是“经久耐用”或者“高档次”,它必须是对路的、合格的、适销的。我们之所以把品种问题单独提出来,一方面是针对我国产品品种单调、新品不足的状况,一方面也是让大家充分地认识到,在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没有与此相适应的多品种产品,我们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就不可能健全地发展。
总之,质量、品种、效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来的我国经济生活主要又是工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效益是中心、是目的;质量是基础、是突破口;品种是适应市场和消费的基本条件。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抓好质量、品种、效益问题,要靠广大企业的努力,也要靠主管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要靠经济工作者的努力,也要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靠强大的社会舆论,也要靠相应的制度、法规和措施。在这里尤其重要的是各级领导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
质量、品种、效益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有新的矛盾,不可能一劳永逸。就这个意义上讲,今年的“质量、品种、效益年”只是一个开端。相信这是一个既有明显成效又有深远影响的开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