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洪湖岸边举旗人——记洪湖市洪林村党总支书记叶昌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洪湖岸边举旗人
——记洪湖市洪林村党总支书记叶昌保
赵光锋 龚道群 殷卫平
坐落在洪湖岸边的洪林村,200多栋小楼排成一字长街,昔日“一只破船捕鱼虾”的情景不见了。村民们告诉我们,这里没有百万富翁,也没有贫困户。他们走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举的是社会主义旗帜。而这个举旗人就是村党总支书记叶昌保。
省委书记说:他是个超前的典型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对1976年就实行了大队核算的洪林村,无异于在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一块巨石。素有小买小卖传统的洪林人,有的以为单干发财的时候来了。可大多数人从洪林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找到党总支书记叶昌保的门上,要他拿出主意。
叶昌保经过两个月了解民情,拿出了一份两万多字的洪林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案,提出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走农工副综合发展的路子。在总支委员会和党员会上,大家取得了一致的认识。
实践证明,叶昌保看准了,洪林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共同致富的道路。这些年来,村民们进厂不丢田,务工又务农。农业稳步增产,企业不断发展,工业产值不断上升,1983年达270万元,1986年上升到1500万元,1989年超过3000万元,1990年虽然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产值仍可达3300万元,现在全村积累已达1200多万元。1986年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到洪林村调查后说:“洪林村党总支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杆旗,叶昌保是一个超前的典型。”诗人贺敬之看了洪林村,欣然提笔写道:“革命常思洪湖水,建设都学洪林村。”
他自己说:当书记的要一心为着大家
叶昌保说:“当了20年的支部书记,我没有看过一次电影,进过一次戏院,因为我这个人当支部书记有‘瘾’,不当则已,当就要一心为着大家。”
这并不是自夸过奖。20年来,除了外出学习,开会办公事,叶昌保每天从早忙到晚。晚上不是开会商量工作,就是在村部读书看报想问题,常常是十一二点才回家休息。平常他也不是不生病的人,是那颗为了洪林人的心,使他对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不在意,即使得了大病,也是能抗就抗。
为了洪林这个大家,他对工作那样认真,认真得不顾自己的身体。而对村里人,他又是那样温暖,温暖得像一团火。
1983年,村里人大都住上了砖瓦房,吃粮有余,还有积蓄。可胡兴保、廖全海、张国中这三户人家因家大口阔,料理不当,举债过日子,生活很困难。叶昌保心想,在致富路上,洪林还有一个人掉队,我这个支部书记就没当好。支委会上,他亮出了自己的想法:把村里1200只鸭子分给这三户喂养,一包三年,不收提留,还派人传授养鸭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这样,三年下来,这三户每家都收入过万元,债还清了,还盖起了二层的小楼。
村里党员、群众说:听昌保的
在洪林,村民们碰到为难事,总爱说:“这事听党总支的”,“听昌保的”。村里党员、群众中有了什么思想问题,只要叶昌保上门做工作,人们没有不听的。可叶昌保说:“我并没有什么‘神本事’,除了自己过得硬,就是听党的话,领着党员、群众念好社会主义这本‘经’。”
对党员,他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拴住他们的心。村办砖瓦厂党员徐国金,见个体开车很赚钱,厂里100多元的月薪拴不住他的心了。有段时间他撂下厂里的铲车不开,买了拖拉机跑运输。叶昌保不同意:“洪林村现在不是群众不敢致富,而是有些群众不会致富,你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如果党员各奔前程,那党的宗旨谁来执行?”徐国金几经考虑,卖了拖拉机回砖瓦厂,领着三名铲车司机精心操作和保养,一年就节省机修费2300多元。后来,党员们一致推选他当上了支部委员。
在国家和集体利益面前,叶昌保总是教育人们不能见利忘义,亏了国家。有一年年底,全村工商税交过了,次年初又收到了上年销往广西的几万顶草帽的货款。有人说:“这笔货款就不必交税了,因为不是故意漏税,也不可能查出来。”叶昌保一听火了:“这是什么话,该给国家的一分也不能少!”当他们把1万元税金送到税务所时,人们啧啧称赞:“这交的是良心税啊!”
洪林人在精神上也是富有的。这些年来,村民们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拾金不昧达数万元。多年来,洪林村没有发生过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无计划外生育,无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去年,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洪林村登上了全省“双文明村”的红榜。叶昌保呢,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