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富有情趣的《端午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7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评论

  富有情趣的《端午门》
马少波
江苏南通,滨江临海,俗称里河。明、清两朝日趋繁盛的盐运、渔业、商务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发展。早在乾隆45年——三庆班进京的前十年,里河徽班演出已很活跃,大批徽剧名伶脱颖而出。这里也是清代状元张謇与梅兰芳、欧阳予倩以文会友建立“梅欧阁”和欧阳老创办第一座新型伶工学社的文化名城。人称南通是戏剧之乡,洵非虚语。此次南通市京剧团参加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演出的徽剧《端午门》,就是推陈出新的戏剧成果。
《端午门》是徽剧的传统剧目,川剧、湘剧、同州梆子也曾演过。传说汪笑侬还曾改编成京剧,惜已失传多年。
《端午门》描写武则天宠臣张昌宗着女装在端午门外招摇过市,被宰相狄仁杰撞见,以其恃宠妄为有伤国体,严加杖责。张昌宗回宫哭诉,狄仁杰据理力争,武则天接纳谏言,告诫张昌宗勿再出宫招摇。剧情不见经传,但略史写情,遗神取貌,大体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张昌宗企图逆乱是后来的事,此时只略见其端倪。狄仁杰直言敢谏,史称贤臣。武则天“飞语辨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也是于史有据的(见《旧唐书则天皇后传》)。演出本剔除了淫秽色情的糟粕,以武则天处理端午门事件为主线,突出了狄仁杰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武则天善于解决宫廷内部矛盾的机智和大度,增写了上官婉儿调停其间,善于词令,使大事化小,妙趣横生。
徽班进京前后的徽汉合流,在声腔上实际是以楚调(汉调)为主。张玉兰饰武则天,唱腔柔婉细腻、刚劲峭拔,正是楚调的风韵。为表现武则天的畸形心理而运用的生、旦大小嗓一句一变的奇特唱法实属罕见,新人耳目。武则天出场冕旒、厚底、挂黑髯,虽云内宫作耍,却是表现人物内心奥秘的神来之笔。演员音质厚、音色美,男妆而不失女态,庄严而存其娇憨,特别是狄仁杰晋见时,她仓促间忘记摘下胡须,一经上官婉儿提醒,匆忙摘下时的腼腆之态,同天子的威严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观众无不报以会心的微笑。此剧表现武则天的恢宏大度和生活情趣细致入微,恰到好处。周汉寅饰演的狄仁杰以徽调老生的路子为基础,适当吸收了麒派的表演风格,表现人物的刚正、诙谐,十分传神。戚同寅饰演的张昌宗和黄晓晔饰演的上官婉儿都为全剧增色。
这出富有情趣的小喜剧既给人以艺术欣赏的愉悦,又能给人以思想启迪。南通市各级领导和南通市京剧团及老艺人们坚决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胆略和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