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专家品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7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

专家品书
舒瑜
1月15日的北京之晨是寒冷的,而在南河沿大街欧美同学会的会议室里,却人声鼎沸、热气腾腾。中国图书评论学会首届读书日活动在这里举行。
“出了书,离不开书评。表扬好的,批评差的,是书评的任务。今天在座的大多是专家,请大家来品书,就是要加强编者、作者、读者的联系,促进中国图书出版的繁荣。”主持座谈会的是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陶铠,他的开场白简洁明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守和发言:
“今年是质量、品种、效益年。对出版界来说,这一年也要在提高质量方面下功夫。现在,一些学术性很强、质量较高的文稿出版难。”
谈到这里,老作家汪曾祺插话:“听说,有的出版社声称只出两种书,一种是要面子的,一种是要票子的。”话未说完,引来一阵笑声。汪老挥舞着手,补充道:“希望出版社多出一些‘要面子’的书。”
私人藏书达1.5万册的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抱怨他家没有多少地方可以放书了。他建议多出版雅俗共赏的书。他称赞河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的《中国四大名旦》值得一读。“读这本书我花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写书评。”今天他趁开会之机,把写完的书评交给在场的河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保平。
我国著名史学家戴逸,谢绝了其他会议的邀请,今天特地赶来参加读书日活动。他说:“图书是精神食粮,要使精神食粮对人真正有益,就得开展书评,而书评又很不容易。有一些人明知书不怎么样,还一个劲地讲客气话,这种风气要扭转。只有开展认真的学术批评,才有学术的日益繁荣。”
他的话赢得30多位与会者的掌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