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美国大银行为何陷于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7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大银行为何陷于困境
张振亚
资产达二千三百亿美元的纽约花旗银行是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素以财大气粗闻名于世。可是,由于呆帐过多,准备金不足,目前陷入沉重的困境。该行的股票价格连续下跌。著名的几家信用评级公司已把它的信用降级。少数悲观的分析家说:没有政府援助,该行将过不了关。
纽约是美国大商业银行之地。它们资金充足,被称为货币中心银行。如今在美国经济滑向衰退之际,大银行却首当其冲。洛克菲勒家族拥有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是美国第二大商业银行,中东石油酋长是它的座上常客。去年九月,由于亏损不断,撤换了经理,同时大规模裁员并减缩开支。目前盛传它很可能与其他银行合并,寻找出路。其他如纽约的化学银行、汉诺威制造商公司的情况也很糟。正像美国国会去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所说:“美国的最大银行都处于破产边缘,需要政府大量提供保险基金。国家正面临史无前例的一种处境。”
纽约的大商业银行本是七十年代向拉丁美洲地区和国际支付有困难的国家提供巨额资金的主要来源。当时中东产油国把大量石油美元存入纽约大商业银行,而它们在国内却找不到理想的投资市场,于是就把这些回流石油美元贷给那些无钱进口石油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后,由于许多穷国无力还债,这些贷款的大部分都变成了呆帐。尽管美国大商业银行后来采取了各种挽救措施,如增加贷款损失准备金,实行部分销帐,把贷款转换成其他形式的债务,或者径直打折扣出售债权,但所有这些都是以损失银行收益为代价的。世界性债务危机始终是压在美国大商业银行头上的一个重担。这是导致它们今天处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使美国大商业银行信用质量下降的第二个原因是八十年代美国掀起的企业借债兼并热。在这场兼并浪潮中,一些经营不善、资产价格又被低估的公司,成了被兼并的对象。在相互争夺中,这些接近破产的公司的标价被提到了疯狂的高度,然后由最大胆的野心家买下来。收购这类企业所需的巨额资金,往往是通过发行高利率、低质量的“垃圾债券”来筹足。有时则是径直向大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由于这类放款收益高,获利优厚,加上过去几年美国经济曾持续增长,股票价格上升,这就使多数大商业银行深深卷入其中。但是,随着去年初这些新改组的公司陷入困境,“垃圾债券”市场一落千丈。于是,纽约各大商业银行再次从一种赔本困境跳到另一种亏损买卖。
对它们的最后一击是美国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八十年代地价猛涨。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组织把它们的大量资金越来越多地投放于房地产上,或发放以房地产作抵押的贷款。一九八○至一九八九年,美国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放款急剧增加,从占其总资产的百分之二十九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七。但是,房地产也是一种周期性行业。美国房地产商在繁荣的八十年代通过向银行举债建筑了过多的办公楼、联合商场和公寓大楼,最后造成房地产严重过剩,纽约周围的地价去年下跌达百分之四十,是多年所罕见的。这样一来,贷给房地产的巨额资金,也收不回来,这些大银行的痛苦可想而知。相形之下,美国中等规模的银行,反而比较稳定,这恰好是得益于资本少,因而它们未卷入这类高风险投资。
目前美国的大商业银行困难重重,但美国政府是决不会听任其倒闭的,相反,将千方百计地设法让它们维持生存。然而,为资助这些银行,政府在财务上也是吃不消的。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西德曼已经保证,不能让美国纳税人第二次被剥皮。国会和白宫也下了类似决心。可是,由于美国的经济衰退还在深化,实现这类诺言决非易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