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有奖必创 第一必争——记北京燕化公司化工一厂职工的风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8
第2版(经济)
专栏:

  有奖必创 第一必争
——记北京燕化公司化工一厂职工的风采
丁宏新 肖浩
“有奖必创,第一必争!”
这是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排头兵——化工一厂职工的强烈愿望,也是主人翁精神的集中体现。依靠这种精神,化工一厂连续摘取了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三块最重要的金牌,成为燕化公司各企业学习的榜样:
1988年,首批夺得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金马奖;
1990年10月,被授予“国家质量管理奖”。
进入1991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企业”的评审;
这几块金牌来之不易。近几年,化工一厂在装置超期服役、设备发生老化的情况下,不但每年完成国家的生产任务,而且自1987年以来每年利税递增5000万元。今年产值将突破11亿元,实现利税5.6亿元。同时,企业管理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这样的成绩,没有全厂职工的积极性和崇高的集体荣誉感,是不可想象的。
如何把这种积极性和荣誉感激发起来?厂长董志华称得上是一个优秀“导演”。
这个厂车间主任王洪涛曾经提出一个鼓舞士气的口号:“有奖必创,第一必争!”董志华很赞成。办好企业离不开这种争先创优的主动性、积极性,离不开集体荣誉感。于是,他在全厂积极倡导这种精神,让它深入人心。
1988年,董志华从人民大会堂捧回“金马杯”之后,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金马巡回照像”活动。他带着人把金光闪闪、披红戴花的奖杯,从一个车间送到另一个车间,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让全厂职工都和“金马”留个影。不言而喻:“金马奖”里,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争先创优要靠大家。
走在燕化区,只要看到胸前佩带姓名卡的人,不用问,化工一厂职工。为了让职工树立自豪感,珍惜集体荣誉,一厂职工全部戴上贴有彩色照片的证件。
董志华和厂里其他领导还经常召开恳谈会,请来一线工人、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共同商讨产品质量如何提高?设备老化怎样维护?思想工作、企业管理如何深化……上下心灵的沟通,带来了步伐的协调一致,领导的决心变成了全体职工不甘落后的责任心。
平时,一厂职工下班回家或是休息日在宿舍,都有观察工厂排烟“火炬”的习惯,因为那是工厂生产情况的“晴雨表”,一发现火炬异常,许多人会立刻跑回工厂察看情况。在今年的大检修中,不少职工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日夜奋战在工地,有的竟9天9夜没回家。在化工一厂,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1990年春节,工人魏建伟、王月梅夫妇回老家大安山区过年。年初三该他们上班,但这时,大雪封山,公共汽车全停了。怎么办?夫妻俩一合计,决定走回厂里去。于是,从大安山区到燕山石化区60多公里的茫茫雪地上,夫妻俩搀扶着翻山越岭,经过1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带着浑身的泥泞准时赶到了厂里。
正是因为有了具有高度主人翁精神的“化一人”,化工一厂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在克服困难中做出新的业绩。
厂领导感慨地说:“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可以花钱买,一流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却要靠全体职工去创造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