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喜看长岛养殖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9
第2版(经济)
专栏:

  喜看长岛养殖忙
本报记者 刘燮阳
从山东蓬莱坐船到长岛,不需一个小时。
船还未靠岸,眼前的海面上,出现了一片小黑点,我以为是飘浮的栖鸟,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多美呀!”谁知,同行的人告诉我,那不是鸟,是渔民在海面上投放养殖的水沉箱。
过去,长岛渔民以捕捞为主,只捕不殖,只猎不养,海洋资源逐渐萎缩。从50年代开始,回游于渤海湾的黄花鱼、带鱼、鲅鱼等越来越少。从80年代开始,他们把万顷大海作为“蓝色牧场”,先后向海上投资1亿多元,投放水沉箱800多个,上水层养海带,中水层养扇贝,海底养殖海参和海胆,共放养海带7000多亩,扇贝1.3万亩。
渔民还建起9处海珍品养殖中心。这些中心内有试验室、养鱼池,还有暖气设备等。他们组织近千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渔民技术骨干,攻克了扇贝采苗难关,又一鼓作气把扇贝的生长周期由过去的两年缩短到14个月。他们还逐一攻克了鲍鱼、海参、海胆、赤贝的人工育苗难关,使全县出现了贝、藻、参多种同步开发的势头。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一些深水区建立了码头,修筑了渔港。近年来共开发了3000亩深水养殖区。昔日的养殖“禁区”,今日成了高产的“海上良田”。
大规模的养殖工作,使长岛县渔业年年获得丰收。1990年的养殖产量和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2.3%和52.8%。全县村村都装上了电话,100%的渔民用上了自来水,70%的使用上了液化气,一些高档家具和电器也进入了岛上。
养殖业的大发展,吸引了外商的浓厚兴趣。已投产的13家中外合资企业已创汇1017万美元。目前,已有80多家外商投资。有粗加工还有精细加工。现在全县已建起75座总容量为850吨的水产冷藏厂,大量鱼虾经过冷藏后,可以长期保存,制作各种精美的海味食品,长岛海珍品有限公司制作的赤贝肉,成为日本超级市场的抢手货,一年出口1735.2吨,获利上千万美元。
从长岛归来,我默默祝愿长岛的养殖业更加兴旺发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