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目光转向奥运会的时候——访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19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目光转向奥运会的时候
——访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
北京亚运会后,中国体育健儿把目光投向巴塞罗那,开始了新的备战。如何作好亚运会向奥运会的转移,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
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多数运动员心理、身体和竞技状态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李富荣认为,不少项目的亚运集训队伍坚持贯彻“三从一大”和科学训练的原则,在训练的强度和密度上勇于突破,取得了较好效果。如田径和举重队大胆改变老规矩,增加每周训练次数;乒乓球和游泳队用单球多练和增加冲刺比例的办法,强化训练;跳水队不断研究改进新的训练器材和设备,促进了技术发展;体操队搞出了七十多个男女项目创新动作和编排等。
亚运会上金牌丰收,而一些项目的不尽如意同样为人关注,有待今后训练中逐步解决的问题仍很突出。李富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技术上必须练出点绝招。一个运动员,没有特长,就很难制服对手,如乒乓球的发球和前三板,本来是中国选手的特长,多年来外国选手不断研究,现在已适应了,这种特长的优势就减弱了。
第二,除游泳、跳水、体操外,其他项目在训练上的改革和创新亟待解决。球类项目不少在吃老本。尽管球类项目不可能经常出现新技术,但从细小环节到总体打法仍应不断发展,使之丰富和完善。所谓“新”不见得仅指创新,克服弱点,弥补不足,也很重要。
第三,大力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是各项目普遍面临的问题。足球和篮球运动员对抗能力不行,跳水运动员某些动作完成不好,都与身体素质差有关。
第四,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有待科研攻关,如足球的射门、篮球的内线攻击、乒乓球的对付弧圈球、举重的挺举等。
从亚运会转向奥运会,训练上的要求也要换一把尺子来衡量。也许,李富荣的上述谈话正是出于这种想法。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