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群众面前心坦然 郑州花园口乡金洼村党支部书记贾金水的自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群众面前心坦然
 郑州花园口乡金洼村党支部书记贾金水的自述
本报记者 李而亮
咱这金洼村,就在当年国民党军队扒开的黄河花园口底下。过去这里坑坑洼洼是不少,就是没有出过金子。成立人民公社时,是几个公社都不想要的穷地方。就说俺1969年接任党支部书记时是个啥样子吧:麦子在坑里,盖房铺干草,花钱等救济,吃粮靠返销。在我前面有10任党支部书记,最长的干了一年半,最短的不过百天。为什么?金洼人不光穷,还被人形容为“心眼小,歪点多,好嘀咕,乱戳戳”。
1969年,俺当上这支书,心里寻思着:得为群众扎扎实实办几件事情,改变金洼的穷样。上任当年,和支部一班人合计,决定搞苹果园。那年冬天,雪下了一米深,我们顶风冒雪买回了苹果树,栽下了140亩苹果树。金洼村地势低,坑洼多,种小麦亩产只有百十斤。根据这个自然条件,我们决定改种水稻。可种水稻得有水,我们就领着群众打机井,修水利,搞配套,逐步改造耕地,实行一季小麦一季稻,群众很快尝到了甜头。1973年甩掉了吃统销粮的帽子,1975年基本解决了温饱。到1980年,90%的耕地得到改造,每年卖给国家不少余粮。
生产上去了,俺琢磨着,该集中精力为群众办些公益事。咱金洼村过去的路是“旱天蹦蹦跳跳,雨天拔不出脚”。1983年,我们决定修柏油路,让群众每人集资20元钱。俺想,全村都受益的事,出点钱是应该的。没想到惹来群众一肚子意见,告状信到了乡里,当时俺气得很。平下气来想想,还是自己工作没有做到家,办事情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征求群众意见。于是俺挨着门一家家走,给群众做工作。第二年,一条3.3公里的柏油干道修起来了。这年选党支部书记,大伙选的还是我,鼓掌通过那一会,俺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你看到村委会前的公布栏了吧,这几年所有与群众有关的事情,都在上面公布。集体要干哪些事,需要多少资金及农户需负担的数目,我们在年初就定好计划,交群众代表大会通过,然后再发到农民手中。事情办得如何?钱花了多少?定期向群众公布。村民小组3月公布一次,村委会半年公布一次。夏秋二季完成粮食上交任务后,会计及时将半年经济收入和支出列清单分到各户。计划生育指标、宅基地、农资分配也都是三榜公布。村里每笔提留,花的每分钱,办的每件事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把家底和帐目全部亮出来,实际上就把对干部的监督都交给了群众。谁要想用集体的钱吃点喝点,在咱村算是没门。有一次,乡里开干部扩大会,村组长一共有一二十人。散会时正好吃中饭,有几个村民组长缠着村长想去饭店喝几盅。村长无奈,找俺商量。俺说:“不是想喝几盅吗?可以,回你家也中,到俺家也中,就是用公款不中。”就说去年夏天,为了给群众买农药,我们几个干部到农药厂、供销社,来回折腾,买到农药已是下午三点了,按说可以在外面买饭吃。可一顿饭得花十几块钱呢,俺舍不得,又饿着肚子回了村。别说我们自己不能用集体钱吃喝,就是领导或客人来了,咱也没有吃喝招待的规矩。
集体的钱不要说用来吃喝,就是办正事也是一个子儿掰两半花,能自己干的,决不花钱请人。你看前面新落成的教学楼,1200平方米,仅花了20万元。材料是干部外出跑回来的,搞基建,干部党员领着干。油漆门窗,装玻璃,咱村干部全包了,光这一项就省下6万元。前年修水渠,要人看守工地,请人一天就得5元钱。干脆,俺和村长二人南北各值一头,把被窝带到工地上,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分文不要。
要说俺这当支书的,也没有多大能耐,只因有一个团结务实的好班子。“一合手,齐心干,啥事都好办”。这几年向群众许诺的事情,咱都办成了。现在咱村共有机井110眼,合30亩地一眼井,而且全部机械机房配套。变压器5座,总容量500千瓦,架低压线1500米,修柏油路6.5公里。农业上实行了机耕、植保、浇灌、收割的统一服务。前年投资办了一个织带厂,去年又投资兴办预制件厂。去年人均粮食800公斤,人均收入530元。村里再也找不到草房了。
干部党员自身正,办实事,吆喝起来就有人听。要不,能评上“双文明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