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冷天话“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冷天话“冷”
说到“冷”,人们首先会怪罪于温度。的确,若其它条件不变,当空气温度下降,人体衣着又单薄时,会引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带来“冷”感。
然而,温度并不是“冷”的唯一因素。研究资料表明:风速每秒6米、气温零下3摄氏度,比风速每秒2米、气温零下5摄氏度的气候环境更使人感到冷。此外,湿气大也是因素之一。在夏季高温季节,湿气大使人排汗困难,而在冬季则加剧了冷的侵袭。所以北方人往往不习惯南方湿气大的地区的冬季。
科学家的研究还发现,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中,有44%是辐射形式的。辐射换热量的大小取决于人体表面与周围表面之间的温差。因此,在冬季,对于同样的室内空气温度,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坐在窗前或水泥墙附近会带来一种“辐射吹风感”,如果某一表面温度比其余表面温度低8摄氏度,接近时就会感到不适。
一些经常进行冬季体育锻炼的人,新陈代谢率大,体内产热量也大,比普通人更耐寒。
(1月4日《羊城晚报》王蓓文 徐有张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