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唯心史观改变不了历史大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1
第5版(理论)
专栏:

  唯心史观改变不了历史大趋势
南开大学教授 牛星熙
是否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是个历史观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尖锐对立。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鼓吹者,挂着“多元主义”的招牌,拚命攻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力图抹煞、扭曲、改变历史大趋势。对此,很有必要从历史观上,做一番科学的分析。
(一)剥削制度的历史为无剥削制度的历史所代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剥削制度的历史在人类整个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很短暂的一段。剥削制度,一小部分人盘剥、压迫另一大部分人的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总不会有多久的生命力,绝不可能是永存的。而没有剥削与压迫的社会,才是符合人类生存意义、根本利益与进步要求的,因而能与人类同生共存,具有强大而长久的生命力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尽管在剥削方式上有些新花样,在统治方法上有些新花招,在生产技术上有些新改进,在科学文化上有些新成果,在消费水平上有些新变化,在社会生产力上有些新发展,但是,它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却没有改变,资产阶级的剥削阶级本质没有改变,而且更为明显,更为突出,更为严重了。剥削与反剥削是一条根本的思想、政治界限。科学地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两种社会历史观、人生观的根本分界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穿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做了科学论证。而从伯恩施坦开始的一切右倾机会主义者,无不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过时”,否定剩余价值学说,宣扬劳资界限正在消失,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鼓吹这两种制度“趋同”,其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政治目的欲盖弥彰。
(二)剥削制度的社会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发展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才能消灭剥削与压迫,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伯恩施坦开始的一切右倾机会主义者却主张这是一个阶级和平、阶级合作的过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自然发展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过程,否定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陷入抽象的民主、人道主义的说教与虚假的社会主义的空谈。这是唯心历史观的又一个突出的表现。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现代的打着各种旗号的社会主义者,都不同程度地谴责资本主义的剥削现象,揭露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下许多不合理的丑恶的社会现象,但由于他们的唯心历史观所决定,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都是从抽象的人道主义,抽象的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原则与概念出发的,既不能科学地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实质,又不能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更不能科学地指明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相反,他们却最终充当了否定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卫道士角色。
(三)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的是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劳动人民。这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过程。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却鼓吹依靠资产阶级、“中产阶级”,靠资产阶级发善心,靠中产阶级“精英”来救世,根本无视人民群众主宰历史命运的伟大力量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因而也只能是向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趋同”,乞灵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像笼中鸟似的在资本主义的框架里兜圈子、讨生活。至此,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已是显而易见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