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要科学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1
第5版(理论)
专栏:

  要科学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
南开大学教授 车铭洲
所谓科学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不要抽象地提出和争论问题,而是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实际,观察和研究各种社会主义现象。比如,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性问题,就要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大家知道,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曾经有一个在中国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这个理想无非是想使绝大多数中国人有一个安身立命并且生活幸福的物质基础。可是怎样实现呢?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国家是第一步。第二步呢?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行吗?学习西方三权分立的国家制度行吗?事实证明,土地的农民私有制,照样还会分化,结果还是绝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至于三权分立,孙中山先生认为不适于中国,他改为五权分立,结果也是不行而失败了。关键何在?归根到底,在于政权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谁占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几十年的奋斗牺牲,以社会主义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中国所有的革命者和广大人民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区别,从理论上讲起来,可以很深奥,但若讲一般都懂得的道理,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的物质条件问题。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总是说资本主义多么好,社会主义多么不好,但是有一点他们也是承认的,那就是经济压迫是社会的最重要的压迫,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资料为少数人私有,广大群众没有控制经济和经济政策的权力,他们没有稳定可靠的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少数富人对广大劳动者的经济压迫。社会主义公有制从根本上使劳动者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稳定的经济基础,保证了劳动者不再受经济压迫。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公有制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命根子。历史活动总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拥护并实现了社会主义,这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必然性的突出表现。
马克思曾把科学社会主义称为“唯物主义的批判的社会主义”,就是说,对社会主义不但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还要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创造和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的生活条件,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步,也只是第一步。公有制还不能一下子解决贫穷问题,也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解决贫穷问题。进一步创造使公有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建立起使广大群众具有富裕生活和全面发展的强大的物质生活基础,这是更为艰难的一步。这对于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是只有付出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事情。而且我们自己搞得好,就会快一些,我们有了失误,就会走曲折的道路。显然,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条件、方法和能力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是十分复杂的。比如,现在中国是一个11亿人口的国家,又要消费,又要积累和建设,生产力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效率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有当生产力、科学技术、国民教育逐步发展到足以使绝大多数劳动者既能充分就业又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时候,才真正具备社会主义高速度发展的条件。资本主义私有制可以做到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可以做到,而且能够做得更好。但由于公有制与私有制不同,它要保证最广大群众的生活的稳定基础,这样,公有制的经济进程在一定的阶段就要慢一些。这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发展来说,能说是公有制的缺点吗?所以,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历程,形式地比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私有制和公有制。公有制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要比私有制解决得好,解决得彻底,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也正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