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谈谈横向比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1
第5版(理论)
专栏:

  谈谈横向比较
南开大学教授 朱光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不仅从理论上可以科学地论证,而且从事实的比较中可以有力地说明。以新中国同旧中国进行纵向比较,其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同志认为,如果以我国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似乎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其实,只要掌握全面的、科学的比较方法,就可以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一、同发展中国家的大国相比,新中国的成就应引以自豪
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如亚洲的印度、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取得独立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某些特征上,如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等等,与上述国家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发展道路却不同,上述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我国同这些国家进行比较,具有现实的可比性,可以明显地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以印度为例,从经济状况看,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1986年,印度为290美元,我国为300美元。按1965至1986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印度为1.8%,我国为5.1%。从人民生活状况看,印度生活在贫困状态的人越来越多,据印度政府统计,1960至1961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占全国人口的38%,约1.6亿人,到1979至1980年,上升到48.4%,达3亿多人。印度计划委员会规定的贫困线标准是:1977至1978年度农村人均月收入66卢比以下,城市人均月收入75卢比以下,相当于我国人民币分别为19.1元和21.7元(1000卢比约折合78美元,折合人民币289.4元)。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高于印度,而且人民私人消费平均增长率高达6.8%,在世界各国私人消费增长率中也是居于前列的。至于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某些其它指标,如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都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好得多。可见,新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大国相比,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二、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并不逊色
毋庸讳言,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特别是人均绝对值占有量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然而这种差距是由于原有起点不同造成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起步的。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两三个世纪,而那时美国、日本已是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不是短期所能实现的。在这里,不能把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比较现实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志,科学的比较方法,应当看同一时期内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
以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同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发展速度比西方发达国家快得多。1951年到1980年,我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12.5%,而同期内,美国为4%,西德为5.8%,法国为5%,英国为2.3%,日本为11.5%。就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来看,1978至1987年,世界原油产量下降1.5%,我国增长28.9%,世界发电量增长29%,我国增长93.8%,世界钢产量增长0.5%,我国增长77%。从总体看,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只用了四十年就走了资本主义国家通常要一、二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只要我们少受挫折、少走弯路,将会逐步赶上和最终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将逐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同亚洲的所谓“四小龙”比较,“四小龙”的特殊性,并不表
  明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
亚洲“四小龙”的起飞,大都是在60年代以后,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市场容量较大,贸易壁垒不多,允许发展中国家向它们出口工业制成品,加上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革命的推动,将一些劳动力和原材料消耗多、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去生产。而“四小龙”,位于国际海上交通的要冲,港口条件优越,又与西方国家有特殊关系,从而便成为西方国家投资的理想场所。“四小龙”利用这个历史条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型”经济,即引进外资,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加工业,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经济类型,他们的发展道路没有普遍意义,也不能作为比较社会制度的依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