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黑板报的魔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1
第8版(副刊)
专栏:

  黑板报的魔力
舟航
在宣传手段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几尺见方的黑板报的功能似乎日趋衰微。近读报纸,竟发现一块历30年而不衰,常办常新的黑板报。它像一棵孑遗植物,植根在河南省桐柏山区一个叫看花楼的偏僻小村里欣欣向荣。这着实令人欣慰。
看花楼地处偏僻山区,在常人想象中,贫穷落后一定非它莫属。可事实是:看花楼村的科技推广、计划生育、普法、扫盲、粮食征购等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全乡前头,1981年以来连续9年被评为粮棉油烟超额完成任务的模范村组。全村30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何以如此?这与村民小组组长路幸宇30年如一日,以黑板报为思想文化阵地宣传教育群众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常听有些农村干部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一没钱没物,二没人没功夫,三群众思想文化素质低。路幸宇是怎么做的呢?他清楚小山沟的条件,不敢奢望闭路电视、扩音喇叭等高档设备。但他知道必须立足现实,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块6尺长4尺宽的小黑板,自费订上几份必要的报刊,再买来一部半导体收音机,这样,宣传的园地有了,内容有了。从1959年春天至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先后用烂了8块黑板,办报1.1万多期。
路幸宇懂得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客里空”,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引起群众的兴趣。他办的板报,内容丰富而不失针对性。既有天下大事、科技信息、法律常识,又有对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赞扬、对旧思想旧观念旧习俗的批判。麦收宣传防火,节日宣传禁赌,婚丧宣传节俭,对群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小的黑板报成了联系党和村民感情的纽带,成了村民勤劳致富的“财神”。
更难能可贵的是,路幸宇本人就是一块活的好板报。他把本村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郑清兰大娘接到自己家里,侍候吃穿,抓药治病,一接就是17年。每年拨给他的200多元五保老人赡养费,一个子不留全部上缴集体。30年办报所用的400多盒粉笔8块黑板,没花公家一分钱。
路幸宇依靠黑板报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我们搞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无启发。马克思主义者讲究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同样也讲究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宣传手段的辩证关系。我想,宣传手段再发达,若无实事求是之心徒有哗众取宠之意,是很难达到真正目的的。只要我们每个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都能像路幸宇那样,千方百计为工作着想,全心全意做人民公仆,条件再艰苦,即使是一块几尺见方功能细微的小黑板,也会产生神奇的精神魔力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