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旧城被改造 福州展新颜 “纸褙的福州城”成为历史 大批居民喜迁新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6
第4版(要闻)
专栏:

  旧城被改造 福州展新颜
“纸褙的福州城”成为历史 大批居民喜迁新居
本报福州12月5日电 记者江宝章报道:夜半魂惊,火烧连营,曾经是福州旧城百姓令人心悸的梦魇。如今,当丛林般的高层建筑替代了一片又一片传统木屋时,“纸褙的福州城”便成为历史。
福州民居向以木构为主,直到1984年底,城区连片木房仍约占住宅总面积的50%,所以被称为“纸褙的福州城”。
80年代中期,福州开始实行大规模旧城改造。市委、市政府把旧城改造作为适应改革开放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采取国家投资、地方与群众个人集资、引进外资以及开发商品房、发行住宅建设债券、组建住宅合作社和出售旧公房等办法,拓展建房资金渠道。几年间,全市共筹集住宅建设资金15.86亿元,拆除旧房近百万平方米,新建各类住宅632.8万平方米;开发了12个“百幢万人”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6.95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近8平方米。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七五”期间,全市共投入39亿元,新建和扩建了20多条市区主干道和上百条次干道,城市绿化面积从1985年的269万平方米增加到1990年的1106万平方米;污染源已得到治理改造。
多渠道集资和商品化经营,使福州的旧城改造摆脱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加快了旧城改造的步伐。建海新村没有动用国家财政一分钱,由居民、单位、区政府共同集资7800万元,建成12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和一座全国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平方米的859户居民离开了陋室蜗居。同样的办法,使近千名“连家船民”告别了世代依水而居的生涯。发动群众和部门共同集资使原先木屋毗连、街道狭小的达江路和国货路迅速成为布局合理、风格新颖的商业新区。自从1988年福州市首次向外商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来,目前在福州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外资企业已达42家,引进外资1.52亿美元;在市区主干道两侧,19座28层以上的大楼相继破土动工,一批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迅即拔地而起。
祖居福州的老人们以眷恋与喜悦交织的复杂心情告别了从前那座房屋破旧的木屋城。在闽江上漂泊一生的90多岁的江伍俤老伯,面对宽敞明亮的新居喜上眉梢:我们终于上岸了,有房住了。一位曾3次来过福州的国家建设部干部这样形容福州的变化:真是改天换地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