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洛桑和他的“拉萨第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洛桑和他的“拉萨第一”
晓浩
西藏拉萨的冬天,太阳格外明亮。
我们来到布达拉宫脚下,采访城关区雪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洛桑。在旧西藏,这里的居民扫地、抬轿、放牧、雕刻、绘画,都是为布达拉宫服务。如今,这个拥有614户人家的雪居委会,成了拉萨最富裕的居委会。1989年夏天,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西藏时,曾亲自听取过洛桑的汇报。
站在我们面前的洛桑,大个子,高鼻梁,宽阔的脑门上有几道皱纹。这位奴隶出身的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已工作了30多年。30年前,他在出席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时,受到过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中央领导还亲自发给他一支崭新的半自动步枪。
酥油茶冒着袅袅热气,洛桑讲起自己的身世:“旧社会,我父亲是哲蚌寺的奴隶。我从6岁到17岁一直在草原上为领主放牧。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因还不起债,唯一的一头奶牛被抢走,父亲被打断肋骨,含冤而死。我19岁的时候,解放军来到西藏,把我们救出了苦海。”
30年风风雨雨,洛桑遇到过许多坎坷,但是他从未动摇过对党的信念,他说:“在各种场合,我都向群众宣传: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西藏才能发展。”他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1959年以前,雪居委会只有3辆自行车,最富的一个商人资产不足万元。现在,雪居委会登记在册的自行车500多辆,一些居民还买了大卡车和客车跑运输,万元户已不稀罕。他说:“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日子越过越好。”
在拉萨,洛桑颇有传奇色彩,创造了许多“拉萨第一”:洛桑建立了拉萨第一个建筑队、第一个民办托儿所,第一个开发了拉萨旅游热点“甲玛林卡”,第一个恢复了拉萨民间藏戏队。“文革”中,他保存下来一顶格萨尔王的帽子,更堪称拉萨一绝。
洛桑接着说:“文革后期,我还在林芝劳动改造,大伙又把我选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我很激动。过去我是奴隶,给领主当苦力。现在我成长为党的干部。我在工作中总结出三条经验:一靠党的领导;二靠党支部的团结战斗;三靠群众的觉悟。我们组建的建筑队,已经交给城关区。还有300多老弱病残,我们又组织起来,建起一个生产合作社,现有资金80多万元。雪小学校校舍阴暗,条件差。我们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盖了8间新房,政府又拨款,重建了一些校舍……”
风里来,雨里去,洛桑骑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在大事小事上忙个不停。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之火,在他心中燃烧。
“我看到居委会有些孩子因无人照看,有的智力发育迟缓,就建议建一个民办托儿所。当时,有些同志说,西藏还没有,我们何必冒这个风险。我从小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就反复动员大家,讨论了7次才定下这事。”如今,雪居委会托儿所已小有名气,居民的孩子每月只收1元钱。80多名孩子幸福地生活在这里,学习藏文字母、汉字和简单的算术。8名幼儿教师是洛桑挑选的,他的条件是:身体健康、有文化、对孩子热情。
洛桑还告诉我们,最近,他们正忙着建一个18亩的塑料大棚,以便为拉萨市场提供更多的蔬菜。
告别洛桑时,一位藏族老师告诉我们,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之际,洛桑昼夜奔忙,妻子病重逝去,他也没时间照料。听着这些,我们回首望去,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脚下,洛桑正站在那间朴素的办公室前,一顶礼帽,一件黑呢子长衣,使他显得分外魁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