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有质量才有效益——再论“质量、品种、效益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1
第2版(经济)
专栏:

  有质量才有效益
——再论“质量、品种、效益年”
本报评论员
在《论“质量、品种、效益年”》的评论员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出,质量是效益的基础。这个道理不深奥,但实际工作中并未很好地解决。因此,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说明。
质量是效益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质量是效益的前提,效益是质量的结果;有质量才能有效益。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生产企业看,所谓效益主要是投入和产出比。在经济活动中,产出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产出,更重要的是看你这个产出是用多少投入换来的。如果产出与投入是同样的多,甚至投入比产出更多,那么这种生产又有什么意义呢?产出还有质量问题,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出是打了折扣的产出。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折扣:一是质量等级的折扣,产品虽然算是合格,但优质品和一等品少,低等的产品多;二是不合格品的比例,比例越大打的折扣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影响投入产出比,都会影响经济效益。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我国大中型企业,优质品和一级品加起来还不足30%,而不良品要占到10%。这组数字里面包含着多少经济效益的潜力啊!
还应该指出的是,挖掘这个潜力并不需要很多新的投入。你现在的技术和设备既然已经可以生产出优质品、一级品,为什么不可以生产更多的优质品、一级品呢?
从流通的角度看,产品只有在市场上卖出去,才能实现效益;如果产品生产出来积压在仓库里,恐怕就是负效益了。有位厂长说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般说来取决于价格和质量之比。物美价廉的总是要胜过质次价高的。这里关键仍然是质量。名牌的产品一般是质量信得过的产品,销路一般来说总是好的。还要看到,物美和价廉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个企业如果注意抓质量,那么它的优质品率就高,单位消耗也就会少,成本相应降低,也才可以降低产品的售价。
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现代化的生产是一环套一环,彼此紧密相连的。你的产品可能是我的原材料,我的产品可能是你的半成品或者配套件。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其他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不好的产品往往会起到“一颗老鼠粪坏了一锅汤”的作用。这样的产品不仅浪费了本身所消耗的资源和劳力,而且使其他企业的更多产品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付之东流。所以,注意产品质量,不仅是对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负责的问题,也是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负责的问题。说到底,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负责的问题。
总之,从生产、流通,宏观、微观多角度看,都可以说质量是效益的基础。实现“以效益为中心”,不能不把树立质量意识放在第一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