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通过系统培训 填补科技“断层” 承德五千农民喜获“绿色证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3
第2版(经济)
专栏:

  通过系统培训 填补科技“断层”
承德五千农民喜获“绿色证书”
本报讯 数九隆冬,地处塞外的河北承德地区兴起一股科技培训热。全区5576名村干部、复员军人、高中毕业生和科技示范户通过系统培训,首批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即“绿色证书”),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科技传播人。
承德地区属贫困山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人员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县出现了科技“断层”,制约了农村科技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承德地委、行署进行了多种探索,一致认为: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乡土秀才”,是解决科技“断层”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从去年初开始,地区制订了1990年至1992年急需人才培养总体规划,采取“地县乡村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会战”的措施,动员了各方面力量,开展农技培训工作。
首先搞好组织落实。选定能起科技“二传手”作用的村干部、退伍军人、初高中毕业生和科技示范户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各乡村为培训对象建卡建档,名单张贴上墙,分期安排培训。另一方面,确定好培训内容,本着“学有所用”的原则,根据各区域生产结构不同,分别开设了农学、制种、植保、林业、果树、畜牧等11个专业课程,使学员能边学边干。同时,明确了培训方法,以“燎原”、“星火”、“丰收”三杯竞赛为主要活动内容,以乡村技校为主要培训阵地,采取“集中办班,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农、林、牧、水各系统分口培训。
为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青年骨干积极参加“绿色证书”培训,地区专门定出了一套激励政策,使不少地方出现了“父子同堂、兄弟同班、走后门参加培训”的动人场面。
地区还成立了“绿色证书”培训质量检查领导小组,从师资选拔、教材编排、考试题目确定、考核内容安排以及定分发证等环节严格把关,以保证培训质量。地区建立了“人才培训基金”制度,每年从地县财政预算、地属企业教育基金、乡镇教育附加费、县属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中,分别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一些用先进科技夺高产的县平均粮食单产达950公斤,比一般农户高400公斤左右,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浩昊 王新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