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为了拍好《周恩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4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特写征文

  为了拍好《周恩来》
向兵
1月21日夜,人民大会堂并没有重大国事活动,但宴会厅里却灯火辉煌——广西电影制片厂在这里拍摄大型彩色宽银幕立体声史诗性巨片《周恩来》。一批古稀之年的老将军、中顾委委员身着呢质旧式军装、中山装,会集在蓝、灰色服装的人群里,等待出席“周总理生前最后一次主持的1974年国庆招待会”。
“我从未见过这样高级别的群众演员场面,尽管我已拍过一个总理的影片。”曾执导过电影《孙中山》的导演丁荫楠激动地对记者说。正在拍摄的这部《周恩来》上下集影片,将以十年文革为背景,映照半个世纪的中国革命史,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出周恩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这部耗资700万元巨片的创作,牵动着多少人热爱老一辈革命家的心。导演告诉记者,《周恩来》摄制组由全国7个电影厂、50多个艺术团体的成员组成,他们中不管是谁,都一句话“拍《周恩来》,哪怕只有一个镜头也干!”凭这,剧组聚集起古月、卢奇、郭法曾、孙飞虎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知名的扮演者,甚至还感召来于是之、蓝天野、牛星丽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充任群众角色。《周恩来》到哪儿拍镜头、办事都是绿灯,就是在北京街头打公用电话,听说是拍《周恩来》的,人家都让摄制组先打,还不收钱。那劲儿真叫人感动!
欢快的迎宾曲终于响起,美轮美奂的宴会厅灯光齐明。身着中山装的王铁成扮演身患癌症的周总理,同其他领导人一起走进宴会厅。人们欢呼起立,热烈鼓掌。不少人眼里霎时噙满重见总理的热泪,有人离开规定的桌位往前拥去,有人情不自禁地轻声唤道“敬爱的周总理”……“太好啦,太像当年的情景啦!”剧组人员在喇叭里兴奋地感谢大家。摄影机换了角度,请大家重来一遍。人们又静静等候着,此刻不少人已等了三四个小时,饥肠辘辘,然而一声“总理来啦!”他们依然又忘情地站起来鼓掌、欢呼。
夜已深了,大会堂里的拍摄工作在一次次“再来一遍”中进行。大会堂外的公共汽车最后一班车快走了,然而已不再有戏的群众演员们仍留连着不愿离去,他们只想“和总理多呆一会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