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贸改革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4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经济动向

  日本经贸改革趋势
吴德烈
当前日本国内需求仍然强劲,消费开支及企业投资在继续增长,预计1991年财政年度的出口额将增长7%,而达到3050亿美元。根据各种材料分析,日本的经贸政策将有如下的变化趋势:
(一)采取减免关税、鼓励进口的对策。
日本政府为了缓解经常项目收支方面的压力,减少贸易顺差,将继续采取鼓励进口的措施。1990财年进口额将保持2280亿美元的水准。贸易顺差高达570亿美元。预计,1991财年进口额将扩大至2490亿美元。为了鼓励进口,日本将在税收上实行优惠措施。从1990财年起,减免1008种工业品及各种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加上原有1300种,日本减免关税的进口产品总计有2300多种。1990年至1993年的3年内,日本政府对增加进口的日本厂商可以减免5%的税金。
(二)进一步开放市场,让过去禁止进口的一些产品进入日本。
日美贸易方面,美国根据1988年贸易法案的超级301条款,指明木材制品、超级电脑及通信卫星为对日本实施制裁的领域。
日本为了免于受到贸易制裁,允许美国的一种用于电脑与数码电话系统连接的装置在日本推销。卫星方面,日本改变过去的做法,对卫星市场(包括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将实行公开招标。
(三)继续实施扩大内需、加速海外投资的政策。
迫于美国和欧共体的压力,日本在今后若干年内将继续实行“经济协调型”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对海外的投资。为了刺激日本国内的需求,将提高制成品进口的比重。
预计,90年代其比重将上升到60%至70%。长期以来,日本把“四小”和东盟国家当做销售市场和向第三国出口的生产基地。但在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即将形成统一市场的情况下,日本担心这一新的变化会削弱已经形成的生产基地。因而促使日本把资金和技术转向这一地区,开放国内市场,增加进口该地区的工业制成品,使相互协调和依存的关系向纵深发展。
日本经济界的一些专家还指出,90年代日本仍须同中国加强经济合作和协调关系。
(四)大幅度增加各种制成品的进口比重。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对1994年以前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作了分析。认为日本进口的增长将大大高于出口的增长。这几年间,每年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5.8%,而进口年均增长率则是9.4%。到1994年,日本的进口额将增加到约3400亿美元。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机械及各种制成品的进口将显著增加。1989年机械的进口额为331亿美元,到1994年将增加到617亿美元。其他各种制成品由1989年的591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001亿美元。
按进口的对象(国别和地区)来说:美国占首位;其次是亚洲(包括“四小”);第三位是欧共体。
(五)进一步扩大第二产业的比率。
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将是:第一产业由于经济高度增长而市场的占有率相对减少。
由于加快技术革新而不断创造出附加价值高的产品,第二产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得以扩大。即第二产业的构成比率从80年代初的54.8%将增加到1995年的55.7%。其中,电子机械、运输机械及通信器材等制造业更加显著。第三产业在实现“附加价值化”方面进展缓慢,提高生产率的幅度也比较低。80年代初日本第三产业的构成比率为42.3%,到1995年将增加到43.1%。
90年代中期日本的产业结构将继续向着知识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加速微电子领域的技术革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