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5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政治工作新探黄河杯征文

  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伊力
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摘自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公报
如何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近年来人们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后,通过总结“一手硬、 一手软”的深刻教训,人们认识到前几年导致精神文明滑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在“改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声音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被着意贬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遭到否定,许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散了,阵地丢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战斗性“淡化”了,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形势下本应强化的思想引导反而遭到削弱,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进攻面前本应加固的防线在很大程度上溃散了。严峻的事实再一次告诫我们,对在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生命线”作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何怀疑和轻视,都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
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整个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来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是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是生产力,而人则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要使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就必须有千百万用社会主义先进意识武装起来的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观念的人,而这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去培养、去造就。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100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地位和作用一开始就被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们所认识,并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加以阐述。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等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工人阶级政党时,就把向工人群众宣传科学共产主义学说规定为党的主要任务之一。列宁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革命的经验,进一步提出和阐发了灌输理论,论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战胜资本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党的强大的政治优势,当作革命军队、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这个深受帝国主义侵略欺辱,深受封建主义、反动派剥削压迫的民族觉醒过来,凝聚起来,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壮剧;才使得马列主义真理在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入人心,开花结果。毫无疑问,在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它仍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永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是客观的,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却有一个主观是否符合于客观的问题。当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相一致,真正反映和体现了客观需要和规律时,人们就能把它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加强;当人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相背离时,它就会被人为地抬高或贬低,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文革”时的“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冲击一切”和“万能论”,是对它地位、作用的随意扭曲和夸大;前两年的“改造论”和“无用论”,又是对它地位、作用的肆意贬低和否定。应该指出的是,这两种极端的情形都是在当时的错误指导思想下产生的,都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泛滥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进程。这个新进程使人们耳目一新,在短短几年里也使社会主义中国面貌一新。然而,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这个新的进程也在比较普遍的意义上影响着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看法。比如,以为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那么重要了;以为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了,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松一松了;以为商品经济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杠杆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了,等等。这些模糊认识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支配着一些人的思维。而在实际上,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正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去研究、去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要求的人们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正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去引导和规范;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新特点,正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去把握,教育人们保持警惕,等等。忽视了这些,就是主观背离了客观,就一定要出问题,就要付出代价。实践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1989年政治风波后,经过冷静地反思过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战线很快出现了新的转机: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许多困扰我们的理论是非已经和正在得到澄清;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得到调整,政工机构有了加强,政工队伍有所充实,政工人员的专业职务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党和国家为思想政治工作“正了名”、“定了位”,全党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但是,在目前还有一种认识需要注意,即认为前几年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固然不对,但现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可收效不大,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迟迟解决不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过如此。这也牵涉到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正确认识问题。如前所述,我们不能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万能”的,一讲“加强”就什么问题都能马上解决。从宏观上讲,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诸多手段中的一种,它的作用范围(主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和功效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解决人们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也离不开其它条件和手段的协调配合。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来说,它也有个内容是否正确、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作风是否扎实的问题。我们不否认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有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提出了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和讲求实效、克服形式主义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到,人的正确思想的产生和树立,需要长期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不断灌输;如果说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显著的话,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曾经被忽视过,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曾经放松过,而这在短时期内是难以得到恢复的。这也正说明它作为党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千万忽视不得,放松不得。
另外,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研究还很不够,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还更多地停留在一种经验的层次上,因此也容易出现时紧时松、忽冷忽热的现象。如当上面强调时,遇到困难时,出现问题时,其它手段难以奏效时,就容易想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之,则容易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这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雨伞”的现象,也是违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是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需要认真加以克服的。
总结多年来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认识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对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再也不能停留在朴素的感性阶段上,而必须从理论上获得一个科学的、稳定的认识。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的有关文件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坚持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需条件,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内在要求。这是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上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含义的科学论证和具体展开,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一个认识。
诚如许多基层同志所言,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上,我们再也不能忽“左”忽右、摇摆不定了,我们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形成科学的、稳定的认识,有个主观符合于客观的问题,有个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尽快建成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论体系的问题;但也有个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实践的问题,有个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怎么干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条件已经有了改善的情况下,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自尊、自爱、自强的行动去做好工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才能得以巩固。
         (作者为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干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