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雄浑壮阔不拘一格——欣赏马学鹏中国画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5
第8版(美术)
专栏:

  雄浑壮阔不拘一格
——欣赏马学鹏中国画有感
李秀忠
艺术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一种能源;就其现象而言,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宣传,也是在特定历史文化和时代环境下的情感表象的一种显现,一种理念化的舆论。当某个民族、某个地域的文化积淀或艺术繁衍、蕴涵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要通过某种媒介披露它的特征和成果,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理解它、扶植它。马学鹏的中国画就是显示关东画家在发掘、创造地域特色的美术方面又一个明显的例证。
辽宁画家马学鹏先是搞了十几年人物画创作,后转攻山水,并到广州美院进修,拜在黎雄才、林丰俗等名家门下,一学就是三年,尽领南派山水画的奇绝灵秀之妙。他并不就画学画,而是走遍江南诸省,体验南方山水与绘画之间的亲缘关系,从中找出江南诸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客观依据和艺术创作之于生活的规律性。他从中总结出:江南炎热多雨,因而四季常青,葱茏繁茂,山川总是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样画出的山水画必然要求“润”,水分要饱满,景物要含蓄。关东属温带气候环境,少雨,四季分明,空气中的湿度低,就要在艺术表现上追求那种干燥,晴空万里,一览无余的地域风光效果。在深入考察南方自然环境和南派山水画的对应关系及其奥妙中,学鹏进而又总结出:“南方的黄山、庐山、岭南诸山因湿度大,常被流云遮掩,雾气环抱,雨水连绵,山林树石常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状态,所以画南方山水,要在湿中求干,奇中求平,方中求圆,虚中求实,简中求繁;而关东的山则恰恰相反,应在干中求湿,平中求奇,圆中求方,实中求虚,繁中求简。”“南方的山水多情趣,给人以柔、秀、清、淡的阴柔美,关东山水气势大,给人以雄、繁、朴、厚的阳刚美”。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能够如此潜下心来,深入地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从中发现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别,找出规律性,是十分难得的。
马学鹏正是在这一理论认识的指导下,立己学彼,运用他熟练的画笔,为千山万水写貌,姿态万千,面孔常新。他的代表作,大型山水巨制《辽海烟树图》以繁而又繁的点和干笔为主要语言,把辽南果乡干燥高远,一览无余的地理概貌和梯田环抱、溪水清浅、果树如海的感受画得实实在在,情趣盎然;那以长白山为题材的作品,如《长白鹿鸣》(见上图),银装素裹,深远辽阔,蕴藏着作者浓厚的乡情,给人以朴实、壮美和清新的感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