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看似无声胜有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5
第8版(美术)
专栏:

  看似无声胜有声
苏光
中型圆雕《听琴》(见左图,孙里人和龙启印合作,现竖立在山西永济县文化广场),是根据《西厢记》中一个重要情节而创作的。它描绘了在崔老夫人企图赖婚之后,崔莺莺、张生二人陷于极度矛盾,有悲叹,有怨恨,在忧虑中还寄予一线希望而找出一条出路的心情。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创作,只能依据唱词的真切情思而发挥视觉形象的再创造。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可以发挥其艺术才能调动观众的共鸣,雕塑艺术家是在旷野中来进行塑造,这就要求雕塑作品除适应观赏者的视野之外,还要仔细刻画人物内心的活动,其塑造手段,就大大区别于舞台表演。戏剧乃综合艺术,它既有文学作品的优美唱词,又有音乐艺术的歌唱伴奏和表演。雕塑作品既不宜夸张其悲伤,也不能强化其喜悦,这就要充分发挥作者集中概括的能力,把崔张二人复杂的心情集中于有限的人物姿态和面部表情上。这件作品,把这对恋人的相互了解和共同愿望集中到“知音”这个交汇点上。它没有把着眼点放在“窃听”上,而是着力于刻画莺莺的思索和全神贯注并略带微笑的神态,力求做到“看似无声胜有声”的“琴心”的表达,含而不露。这种凝聚艺术感染力于一点的造型手段,令人回味无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