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京剧在边疆生根开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6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京剧在边疆生根开花
冯牧
纪念徽班进京200年的盛大演出活动,使人目不暇接、耳不暇听,显示了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京剧艺术,仍然具有强大深厚、有待我们继续发掘开拓的生命力。
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所熟悉的一支来自祖国边陲的京剧队伍——云南京剧院的演出,依然以自己所独具的特色而受到首都观众、特别是大学区青年观众的喜爱与赞赏。在云南京剧院的演出中,可以看到这支被人称为“滇派京剧”的艺术队伍的一个独有的特点:一方面,他们重视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力求使许多传统剧目重放异彩;另一方面,又坚持使京剧艺术和云南边疆民族生活相结合,不断创作出反映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斗争历史和生活风貌的创新剧目来。40年来,他们不但向广大观众奉献出许多艺术精湛的经过加工整理的传统戏,如像《白蛇传》、《铁弓缘》、《战洪州》等;而且从未间断地进行创新探索,创作了一大批如像《黛婼》、《阿黑与阿诗玛》、《佤山雾》以及《南疆血碑》这样的优秀历史剧和现代戏。这支京剧队伍的足迹几乎遍及云南边陲地带。我还很少看到过有哪一支京剧队伍曾经受到过如此广泛的、包括了许多不同民族的广大群众的欢迎和钟爱。我还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我在南疆国境线上和边防战士一起欣赏以关肃霜为首的云南京剧院的演出时那种台上台下情感交融的动人情景。在那时,我的深切的感受是:京剧艺术在边疆生根开花了。京剧为边疆军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与激励;而演员们则从中受到了最可贵的褒奖和鼓舞。在云南的千里边疆线上,广大军民十分熟悉和铭记像关肃霜、金素秋、徐敏初、刘美鹃、高一帆这样一些以献身精神为边民服务的老演员的名字。
这些艺术家,现在有的已经辞世,有的已经息影舞台。但这一次,关肃霜却以宝刀未老的精神,在一台晚会上独自主演三出各具特色的剧目,使首都的观众感奋不已。这位被称作“全能冠军”的艺术家,虽然早已年逾花甲,但丰采与功力都不减当年。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过程中,以她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三个不同性格、年龄、性别与风范的人物,却又各具艺术魅力。其洗练沉稳、举重若轻,使人不禁想起宋人朱熹的一句诗:“此日中流自在行”。这种壮心不已、勇于拚搏的精神,为后一代的京剧演员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南疆血碑》是他们继《黛婼》《佤山雾》等剧目之后,所创作的又一个成功地以京剧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的斗争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为了演好这个剧目,他们多次深入到云南边疆苗、瑶族聚居区去体验生活,因而使这个剧目的演出,既具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悲壮动人的爱国主义热忱,又富有相当真实而又色彩浓郁的苗、瑶地区的民族色彩。戏中所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是苗族的一位爱国首领年四。这个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创造是有其真实历史根据的。早在40年前,我就到这个剧中所描写的云南文山地区访问过,其后,我又两次到过这个地方(使人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个地区就在著名的老山、扣林山一带),曾经多次听到苗、瑶、壮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疆土、围绕界碑移动问题同法国侵略者所进行的斗争故事。《南疆血碑》所表现的就是在19世纪末叶发生在这个地区的真实故事。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民中还世代相传地把作为年四原型的这个人物当作民族英雄来加以崇敬和颂扬。应当说,在这个戏里,以年四为首的几个人物的创造都相当生动感人。全剧所具有的那种悲壮气氛(这种气氛因音乐和唱腔设计而显得更为突出),使人感到全剧所描绘的人物和历史环境是真实可信的。剧中的瑕疵是个别人物(比如阿古)的思想脉络的发展还显得不够圆满;但这应当不难从继续修改加工中得到解决。从整体上看,这是一部富有浓烈爱国主义激情的作品,在经过不断加工完善之后,完全可以成为一部优秀的民族历史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